第539章 西北戰事(2 / 2)

待諸人坐定後,王化貞環視1圈道:“本官來安西,所為的不僅僅是道路問題。修建道路是戰時必須之要務,然戰後將有大批、從內地源源不絕之移民,若無鐵路運輸,這可不是移民,而是在殺人!”

繼續飲1口茶解渴,王化貞繼續說:“諸位也都明白,國朝之患在於地薄人稠,這也是曆代王朝僅有2百年國祚的根本問題。我大明國祚已有2百5餘載,現在隻有走出去1條路可走。故而,將來移民將是不可阻擋之大勢所趨。”

“若移民過程中,百姓因路遠多有餓死,這就是我等的失責。問題也沒這麼簡單,若許以厚利以驅動百姓遷移,背井離鄉本就是人道之大苦,若9死1生才能抵達。想來這移民的差事,以後將是朝廷的大麻煩。”

神色嚴肅,這將是王化貞即將在年底前給中樞的預案核心所在:“是故,本官這趟安西之行,不是什麼狗拿耗子幹涉安西省建設諸事。而是親自視察沿途,查看地形以便修建鐵路。這條鐵路之重要性,關係到國朝未來穩固,還望諸位以國事為重,與本官1同做好前線補給以及這鐵路修建勘察差事。”

他把自己說的很委屈,可楊肇基現在不管事就等著返回中樞與秦良玉爭大將軍的位置,基本上西北這片管事的除了做主前線怎麼打的賀虎臣,就剩下後方甘肅巡撫和陝西總督周應秋。

而周應秋又1門心思撲在西京建設的1檔子事上,對周應秋來說省內政務沒有大的漏洞就好,修好西京繼續加深聖眷才是真的。聖眷隆盛,那什麼都將不是問題。

甘肅又靠近安西,基本上給前線做大管家的就是王化貞;整個安西省正從無到有建立,人員、物力都是從甘肅流過來的,誰敢得罪王化貞這個眼前的衣食真父母?

說的如此可憐,也沒別的意思,就是通過這些人的嘴告訴朝廷,他王化貞是為朝廷吃過苦的,還高瞻遠矚。

安西省的架子很簡單,隻有1個都司府衙門和1係列的存在於編製中的衛所,典型的衛所實土製度。

王化貞根本不過問安西省建設1應事物,盡管1係列的建設方案都需要他手裏的錢糧來辦。

可大起大落這麼多年過來,已經讓王化貞長了教訓,按著預案設立安西省就好,他沒必要把自己捲的太深。

王化貞高調跑到關外為下半年提預案做鋪墊,西北軍事最高指揮,征西大將軍楊肇基也沒有消停。

按例在長安城外灞橋邊上,騎著1匹神駿棗紅馬,大紅披風在燥熱風中飄揚,領著幕府官員檢閱新1批即將趕赴安西的軍隊。

這批軍隊是從寧夏動員過來的警役,穿著新式警役靛青色軍服,長褲短衣,頭戴蒙氈竹笠,背上背著行軍被,腰間掛著種種生活用具,5人1排從灞橋經過。

甘肅南部的軍隊在哈密1帶適應不了那裏炎熱的夏季,多有中暑現象。數遍各處,隻有寧夏與秦北1帶的氣候夏日裏夠酷熱,這便緊急動員起來,奔赴前線擔任輔軍。

整個甘肅也奇怪,冬季甘南甘北沒什麼區別,荒涼一片,下場雪後,連雪花都找不到;然而春季以後,以岷州衛城與臨洮府漳縣作為分界點,岷州衛城以南是一片綠色,與川北、漢中是1個氣候;而漳縣以北入夏後還是荒荒涼涼,不愧涼州之名。

甘肅的軍隊,甘南軍隊參加過對朵幹土司聯軍的戰爭;可適應哈密1帶的地形就有1點困難。僅靠甘北,以及內地調過來的軍隊去打仗,未免力有不逮。

接下來前線要攻克葉爾羌汗國東部重鎮所在的吐魯番,這地方的炎熱酷暑,從斥候部隊的訴苦中,楊肇基可以體諒到。在吐魯番那邊,斥候部隊減員最大的不是戰鬥,而是炎熱的氣候。

征西大將軍幕府長史李士第,是先王的幕僚,秀才功名。典型的皇帝親信,對於作戰能力可以忽視,最大的作用就是做事勤奮,也能讓皇帝安心、放心的使用楊肇基。

待1團寧夏警役部隊檢閱完成後,李士第心懷遲疑:“大將軍,吐魯番1戰關係到安西省北部屏障。光調警役去前線,未免不足。”

楊肇基眯眼看著日頭:“足夠了,如今堅城不足以為憑。有近半輔軍耐暑,賀虎臣若打了敗仗,本將親自斬了他!”

對待西域戰事,將府乃至是楊肇基,都持謹慎態度。漢貳師將軍李廣利之失,不僅在於路途遙遠和李廣利無能,也在於酷暑造成的軍中勞動、疾病並引發的1係列軍士逃亡,無心作戰、士氣低迷等等。

說著,楊肇基忍不住輕歎,尤其是吐魯番這個地方,白日裏熱的要命,夜裏又冷的要命,寒暑交替之頻繁,已讓不少軍士得了風寒發燒。

這種極具傳染性的病,就是感冒。對於軍隊戰鬥力的磨損,是極大的。而且根本預防不住,1來就是全軍性質的,處理不好整營的軍士發燒,4肢無力暈暈沉沉,根本無法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