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情敵(2 / 3)

一幫子通過會試的貢士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是投靠名義上的座師葉向高,還是投靠實際上的座師方從哲,偏偏方從哲這個實際座師又是葉向高推出來的。

於是這1科的進士分化,要麼成了東林骨幹,要麼成了浙黨骨幹,其中陳如鬆這個福建解元誰都沒去投靠,殿試時萬曆不管事,進士排名由激烈衝突的兩黨一起來評定。

所以,堂堂一省解元,就成了排名倒數的3甲進士,與崔呈秀幾乎是排在一起的。羞怒的陳如鬆改名,以鬆立誌,開始了苦難的仕途。

因為激烈的黨爭,下1科萬曆44年發生了震驚天下的科場舞弊案,這1科沒有會試會元,因為會元沈同和的卷子,是殿試第6名趙鳴陽在會試時代作。會試要糊名,兩個人相互寫對方的名字,9把事情給辦了。

科考是選拔官員的通天大道,但也禁不住每科兩3萬人衝擊那3名額,難以想象的優厚待遇背後,再加上激烈的競爭,科考時發生什麼事情都是可能的。

而劉若宰,就是黨爭最後的受害者,因與東林的關係而受到壓迫是1個原因,另1個原因就是寶卷,可以想想,1個在南京鄉試時十5歲的粉嫩舉人,少年才子未來一片璀璨的大官人,來到秦淮,會發生什麼?

當時的秦淮,基本上能把劉若宰給撕了。

再不濟也可以當個排名墊底的3甲進士,畢竟秋闈會試後,選出的貢士基本上已經是進士了,最後的春闈殿試就是排個名次。

隻要不交白卷,不在皇帝麵前亂了禮儀,那一切都是妥妥。

所以,沒有皇帝出手,劉若宰可能現在會在相府曆練,或者下放知縣。

朱弘昭也沒幹別的,就問劉若宰是哪裏人。

劉若宰是安慶人,但祖籍是山東梁山這個通過水滸揚名天下的賊窩子,是劉若宰父親這1輩遷到的安慶。

隻要劉若宰撒個小謊,就能免去通賊的嫌疑。朱弘昭等著的就是他撒謊……

老老實實回答問題的劉若宰,朱弘昭也不能以欺君之罪收拾掉,隻能以梁山賊人猖獗,多有殺良冒籍避罪為由,讓劉若宰提供父祖3代無犯罪證明再來科考。

在這兩年半的日子裏,劉若宰到處奔波,梁山此前並未設縣,由鄆城來管。於是鄆城的檔案、曆代鄆城、東平州的官員,梁山周邊殘存不多的士紳出具的證明等1係列東西,才能證明劉若宰父祖3代內沒有犯罪,沒有頂替冒籍,是正正經經的良家、書香之家。

忙完這一切,劉若宰這才來南京向法司出具證明,洗去了冤情,然後9來了這裏,給寶卷添堵,也給皇帝添堵。

科考大公,是為天下有誌有才有德之士開辟的晉身之路,是公器。劉若宰不服,他認為自己被刷下去,是公器私用所致。

這件事情也傳的沸沸揚揚,劉若宰在這裏仰視靜靜佇立,除了遠處的嘈雜熱鬧外,周邊一片低聲議論,不斷有待考的舉人離去,沒人願意給自己因為看熱鬧而惹來麻煩。

“姐姐?”

徐佛裹著鬥篷,來到窗邊,低頭看1眼黑壓壓的街道,看到了劉若宰那攝人的目光,不由雙眉倒挑:“負心男兒,表裏不1之徒,果真是酒壯慫人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