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份折子,是相府討論後對平蠻大將軍安邦彥的追封、諡號。大將軍、大都督,右柱國,諡號勇毅,追封烏江伯,子弟襲爵降等為烏江子爵,賜予國葬,詔令水西設廟祭祀。同時,厚賞水西安氏真正合法的當家人,安邦彥的侄子安位。
厚賞、追封都是應該的,朱弘昭在意的是給安邦彥的諡號,這是朝廷對安邦彥1生功過得失的總結。
安邦彥是土司出身,有篡侄子大權的嫌疑,是不忠;又帶著水西46部作亂,禍亂西南近2百萬土漢百姓亡於兵災,是大不忠大不仁。又迷途知返,帶著水西兒郎為國征伐,最後死在戰場。
因為過去的汙點,所以諡號中讚美的字如忠、穆、莊、節、都和安邦彥沒關係。就連重將傳統的‘武’字也得不到,得到的隻是稍遜1籌,顯得片麵的‘勇’字。毅就好理解了,指性格堅強能克服種種困難,暗指安邦彥性子執拗,是個鑽牛角尖的人。
總體來說,勇毅這個諡號看著還是不錯的,場麵上能應付過去。實際上深究推敲,和不少皇帝的諡號一樣,潛在惡意滿滿。
朱批1個準字,他目光看著‘烏江伯’3個字,眼皮挑了挑,烏江,相府選出的這個封號,可真夠直白的。
第3份折子,是西北甘肅發來的戰報,朱弘昭看了氣的1笑,真是小而不知所以小,更不知大之所以大。這個葉爾羌汗國,實在是夜郎自大,狂妄到了沒邊。
提筆朱批,允許甘肅鎮展開報複行動,將戰火燒到哈密番舊地,允許啟動將府預案,恢複嘉峪關外5個衛所編製,由四川調運物資、募集當地人力重組這5個衛所,即瓜洲等衛。
將府預案是初步組建這5個衛,進而在這個基礎上效仿唐製組建安西軍團,與甘肅鎮組成兩個軍團,1個走和田南路,1個走吐魯番北路,配合大迂回包抄的河套、寧夏、蒙古騎兵軍團3路齊進,1口氣將西域捋順。
若因後勤問題而戰事不順,就收複天山以南,蔥嶺以西之地設立安西省,以安西軍團常駐,等待後方鐵路鋪設和物資、移民運輸。
最後就是設立蔥嶺軍團以帕米爾高原(蔥嶺)為起點,向西打,設立蔥嶺省,將詩仙李白的出生地收複到國朝版圖內;同時組建北庭軍團,攻打天山以北的瓦剌諸部,以洗英宗時期的國恥,並以天山以北疆域設立北庭省。
西域那麼大,弄1個省實在是讓人不放心,最好的辦法就是分割成兩省乃至是3省之地。反正都是有曆史先例可循的,這就是將府針對西域戰事的3板斧預案。
第4件事,輔相,大理寺正卿畢懋康與葉向高同進退,上折子請辭。同樣的待遇,被朱弘昭1把丟到邊上,理都不理。
畢懋康有自己對法司建設的理想,法司真正獨立運轉這一件事,朱弘昭在感情上是認可的,可實際上真不能這麼幹。依法治國,施行法治就是一句笑談,除非有個天網監督所有衙門,否則始終都是人治。
但這種精神要保存,等這個老頭子幹不動了,也培養出這種理念的繼承人後,才能放回去頤養天年。否則,你9蹲在那兒做個吉祥物也好。
第5件事,還是相府的事情。
兩瀛省的具體地圖已經測算完畢,相府準備動員那邊的人口搞大工程,將1處處水患之地,如武藏關東、越後大平原、北陸等平原上的水患徹底治理。
這樣解決水患後,花1代人、兩代人的時間,以後兩瀛省的產糧按照預期,最低也能翻1倍,1年兩收最少也有8千萬石。將極大的緩解內陸對糧食的需求壓力,增加朝廷的穩固性。
可相府還不知道侍從司與瀛洲方麵正在搞的事情,或許他們存的是用繁重的徭役消耗原有人口,為以後移民工作騰出空間來。
這是一起簡單的交流不暢引發的政策矛盾,朱弘昭這個皇帝、侍從司也不敢把這個計劃給相府透漏。哪怕相府已經察覺到,就是不能張口說,可意會不可言傳。
以眼前缺糧為要緊作為理由,朱弘昭將這份折子駁了回去。讓相府遣人繼續勘測更為精細的地圖,繼續優化工程結構。等以後騰出人手,再搞這類治水、增產的大工程。
這種大工程1搞,兩瀛省產出的糧食就隻能用在本地,很難擠出來緩解內部糧食壓力。
故而,本土事大,義正嚴詞駁回去就好。
看著1遝遝的折子,朱弘昭飲1口茶,怎麼3天積累下的提案比過去3周攢的還多?
沒去細想,繼續批示著1道道折子。各處風聲鶴唳,都絞盡腦汁來展現自己的工作能力給皇帝看。免得皇帝覺得你占著茅坑不拉屎,順手就給拍死,死的這麼冤誰能接受?
所以,堆積的折子就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