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1個蘿卜1個坑(1 / 3)

半夜時分,南通州急遞抵達洪澤。

該休息的人到了時間依舊在休息,工作忙碌的人依舊在加班。

蘭州那邊梅之煥也擔心出漏子,隻派出1千先鋒,自己帶標營兩千為後繼,金縣守軍維持規模,免得出意外。

洪澤湖邊,核心大帳裏。

侍從司進1步改製,分成十二名5品侍中,24名6品侍從,分成3班。司正袁樞進位正4品,副司正餘煌、盧象升從4品,分領左右領班,侍從司也分成3班。

這還是進1步的改進,後麵還有,侍從司會增加7品侍衛作為補充。

在朱弘昭規劃中,侍從司不僅是秘書機構,也負責宿衛;與淨軍內侍、諸軍勇士班1同排班作為貼身宿衛。

算上羽林郎、虎賁郎以及其他宿衛親軍,成為文武官員儲備梯隊,方便隨時補充、調整各地。

其中內侍因為身份問題,隻能走鎮守、監察路線;東廠禁軍與錦衣衛親軍專業性強,也不方便外放領兵,軍官儲備以諸軍選拔、推選、考核後的勇士組成的宿衛為主。

但這些宿衛出身的人1時半會也沒地方安排,或地方各軍有傑出者又無處安排,那侍從司的7品侍衛是個不錯的鍍金地方。

文武軍政分流以來,便存在1個問題,這個問題從封建製度進化到中央集權製度時9產生了。封建時,貴族文武1體,沒那麼多說法。

中央集權製度以來,文武分流,彼此對立越發嚴重,到了高層說出將入相問題不大,到了中下層文武之間涇渭分明,有著大壁壘、隔閡。文官轉任武官難,武官更難轉型文官。

武官數量是文官數量的4倍,而且武官專業性強,士子很難走通這條路。

軍隊按著侍從司的預計,將是1個高淘汰的機製,低級軍官升不上去在年齡限製下就要退伍,都是有品級官身的,怎麼安排?

安排到地方上,將府所轄的武職改為地方按察使司所轄的武職或給與合適的文職。這擺明了就是搶飯,已經搶過1回。

北直隸周邊的地方衙役就被大換血,由宣大軍第1輪裁軍下來的軍官、士卒填充。那次填充地方,朱弘昭為了增加對地方掌控力,可以說是十分的血腥,都是踩著原來的吏員、各種差役的人頭頂替上去的。

現在,各軍即將迎來新1輪的裁軍,裁去體能跟不上、技藝不達標、軍齡夠大的1批老軍。各軍加起來將近十5萬人,軍官就有4千餘,怎麼安排?

尋常軍士可以充入地方警固役,或進入皇室、朝廷所主管的廠子做工,也能去種地。但軍官呢?

軍中正營將正5品,部將7品,哨官8品,甲長9品,資深伍長為從9品。1大批的武官退役安排到地方上,地方上的壓力很大。

畢竟都是來搶飯碗的,誰沒壓力?

可還要安排好,大麵積現役軍官退役,安排不好,這些人有著嫻熟的軍事技能,被人組織起來造亂,就是打皇帝、相府、將府的臉。

很多事情侍從司都要做預案,但安排退伍軍官就在眼前。

7月初1抵達南京,在8月、9月進行南北兩軍集體大比,大比之時就會著手裁汰,在十月前完成軍員補充工作。

將府自然不願意讓退伍軍官吃虧,相府又不願意大量的退伍軍官進入行政體係,這就是矛盾所在。雖然地方上有武職,可始終有用完的時候。

按照軍隊編製預算,以後每年自然裁撤下去的軍官將在千人以上。退伍軍官安排,與下1屆內閣施行的兵役法是掛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