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僵局(1 / 2)

江陰城外東北,臨江香山大營。

正午時分,小公爺徐文爵得勝歸來,置辦酒宴。

江陰典史苦著臉,帶人運輸靛青色軍服、軍械前來。這批軍械出城,他險些被城裏士子堵在城門口打死。

香山大營,徐文爵穿上家傳山紋鎏金連身對襟鎧甲,拿著軍籍堪合在江陰典史這裏領取自己的兵符印信。

他是超品國公世子,編入預備役拿的是正3品正軍將職銜。住在南京的功勳子弟,最低都是正營將,可謂是將星彙聚。

但真正能打的,沒幾個。

沿江而下百裏,蘇州鹽鐵塘河口西十裏,福山。

1麵‘為民請命’大纛飄揚,張溥望著江麵長歎。

蘇北士紳推著牛車載著酒肉前來盡1份力氣,然而整個複社北上的銳氣已被南京子弟所奪。幾乎都被嚇退,大麵積後撤,雌伏於南岸。

此時江麵上,有幾艘船隻還冒著煙火,更多的船隻沉水,漕運運軍正清理這些沉船。長江入海口這片,江麵寬闊泥沙堆積,江水不是很深。又是貿易船隊中轉的核心樞紐,沉船是大事,通常都是當日打撈。

張采與蘇北士紳打完交道,登上福山道:“賢弟,吳北父老有言,說是小公爺入駐江陰香山大營。”

緩緩點頭,張溥指著西麵江心靖江,淡淡江霧中隱約可見1排排木筏、小船滿載草垛,又指著正北對岸南通州狼山道:“上遊賊子已做好準備,對岸狼山已設下眼線,觀望我等1舉1動。現在,已錯失北渡時機。”

福山上,張采接過望遠鏡瞭望:“不好,青州水師!”

張溥拿過1看,上遊1支龐大水師向東而下,青州水師的龐大不是數量,而是大在戰船體積上。青州軍團屬於水陸合編軍團,特許掛青鳳旌旗。

“是陳策親督!”

張溥咬牙,青州軍團有水師3營,這回從眼前飄過的隻有十2艘福船,每艘載員3,炮64口,他還參觀過這些船。

最顯目的就是陳策旗艦,1艘最初仿製的寶船,十分的大,載員千人,炮位1百36,表麵整體包鋼,銀灰色看著卻刺目。

這複社成員目光中,陳策所部進入下遊將口崇明水寨,崇明島沿線炮台旗幟林立、增多。

完了,連悄悄東移再北渡的機會,都被陳策奪取。

“兄長,飯後再強渡1回。”

張溥抬頭看了眼陰森森的天,心情壓抑:“弟去看看楊兄。”

楊廷樞的船被撫寧侯朱國弼撞沉,朱國弼瘋了一樣亂撞。雙方撞船的時候都有1份情誼在,沒有下死手。朱國弼倒好,真把人當海賊來撞。

不幸沉船而落水的,雙方在救,過往插著商旗的商船、運船也在救,初次交手各俘虜1批人,卻沒什麼折損。

張溥走後,張采一歎,跺跺腳去組織動員第2批強渡。他也不抱希望,這次就是試探陳策的底線。

對方的人太多了,漕運運軍及水手、漕丁,根本不買複社的帳,小公爺過去大呼一聲就能拉來1隊隊的丁壯。

而且,自己這邊士子缺少拚死勇氣,僥幸突到北岸,也會被亂刺的竹槍槍陣和火團攻擊嚇退。

至於給小公爺施壓?已經施壓(求情)了,否則來的就是為老不尊的魏國公徐弘基。

南京留守勳戚與江南士紳大族世代聯姻,這回純粹就是內訌,相對於他們,勳戚們更認可強勢的皇帝。

複社巴不得陳策這個鎮守大將軍收拾他們,到時候得到的聲援就能更大。

常州宜興,台灣知府盧象升曬的黑黑,回鄉看望父母,隨後就會北上迎接聖駕進行述職。還要帶1個弟弟1同北上接受萌官,高升在望,內部流傳是極有可能進入侍從司。

故而,常州府士紳聯袂齊至,來拜訪這位官場新星,常州人的驕傲。

盧家是大族,卻不是士紳階層,還是盧象升父親1輩遷到的宜興。盧家子弟百餘人,看著很多,實際上連尋常的宗族聚落的百姓都比不上。不過因為門風的問題,實屬江南異端,個個讀書的時候不忘練武,盧象升就是典型代表。

江口水戰如風一樣在南北兩岸流傳,官府的人在觀望,士紳、商會各書院也在觀望。

岷州衛,兩河口寨旌旗如林,楊肇基坐鎮督戰。

下著綿綿細雨,隱約可見對岸人馬調動。

從階州武都山路而來的川軍援兵,已被楊肇基勒令就地休整,以作為生力軍。

楊肇基最喜歡幹的就是防守反擊,將對方主力拖疲軟,隨後一鼓擊破。

計算軍功看斬獲,敵我比例越懸殊,軍功含金量越高。楊肇基想要更大的軍功,無可厚非。讓川軍休整作為機動、預備役,也是對遼王的示好。

現在把川軍調過來,有消耗川軍的動機。等到反擊時,川軍就是先鋒。相持的軍功西北軍要獨享,最後破敵軍功可以均分。

兩個軍功都不好拿,前者要西北軍拿自己的命來填,後者要川軍來填命。但軍功就是如此,哪有不流血9拿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