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解析(3 / 3)

嗅著開胃果香,飲1口酸酸甜甜又冰冰涼涼,如同甘霖。不由胃口大開,再頓首後從食盒中取出凝固的肉粥,握著調羹顫顫巍巍吃了1口。

既然你要對峙,那就對峙,不殺你不是怕你,而是成全你。

隻要不出人命,那就不是事。

“山楂酒開胃消積,這位也算是享福了。”

抿1口酒,朱弘昭笑說著,端著粥吃了起來,桌上擺著兩小碟菜,1碟蒲公英做的消暑酸菜,1碟豆豉。

身後,侍從司也在用餐。

餘煌身邊一幫人,袁樞身邊一幫人,侍從司已分化了。

“西夷議會製度是商人搶權的產物,我大明是官員搶錢形成的官商,向下撈錢又不願給上麵繳稅,自私自利毫無大局。要收拾的是官商,收拾完官商再施行議會製度,豈不是給了他們卷土重來的資本?”

這就是餘煌的核心思想,他認為資源9該歸朝廷全麵操持。這樣應對災害、戰爭,才能盡一切手段去辦事。若是依靠商人有錢人的良知,嗬嗬……

本朝的曆史已經很鮮明的告訴餘煌,有錢人靠不住,真要靠的還是軍人。你不能指望讓軍人不吃不喝不要軍餉去為國流血,朝廷再不濟也要弄到養軍的錢。

而且漢以強亡,到東漢末,漢軍的戰鬥力還是極強的。原因就是兵權看著歸外戚大將軍,可軍餉都是皇帝發的。例如靈帝,這是個很聰明的人,開鴻門都學對抗士族,宦官與外戚之間搞平衡。窮到賣官搞錢,到死都維持著軍隊戰鬥力。

東漢中後期的皇帝,除了漢獻帝之外能活到成人的,都是聰明人。當然,漢獻帝也聰明,隻是形勢不由人,怕死,聽天由命了。

他看來現在的製度非常完美,適合此時的環境。有相府背黑鍋,而且不是獨相而是眾相分權;將府掌軍隻向皇帝負責避免軍中貪汙或大規模喝兵血;監察司法相對獨立。

袁樞則認為議會製度是平衡矛盾的良藥,隻要軍權、監察大權在皇室,給議會1個名義又如何?

兩人立意不同,結果導致1對好友沒得做,分道揚鑣。這對他們而言也是有好處的,侍從司所係重大,凝聚成1股繩,是取禍之道。

也隻有鬧矛盾,才能將整個侍從司攪進來,形成以他們兩個為核心的圈子,如同兩個漩渦一樣,將一切攪進來的人吸納過去。

對於這種形勢,朱弘昭是樂於看到的。他不喜歡兩極對立,他喜歡3足鼎立。以前侍從司是內侍與侍從對立,現在侍從分成兩撥,3足鼎立之後不需要他事事操心,內部自己就能平衡強弱。

而他的3則寓言故事,此時都在討論著。

3個故事側重不同,各表達1個意思,已經將他的意思表達出去。3個故事9擺在那裏,各人能揣摩出幾個意思來,是他們的事,隻要有1個意思貼近本意,那就沒問題了。

至於京中百姓,純粹喜歡看熱鬧。祖祖輩輩生活在天子腳下,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嗅覺。請原諒這個時代乏味的娛樂環境,有時候全家老小結伴去看砍頭,驚呼一聲,心髒猛烈跳動一陣,也是很難得的,不是麼?

好時尚的跟著討論討論3則寓言,不好時尚的繼續忙碌自己的小日子。

再說,都不傻,人家遼王不賣樓房,你能拿刀去強買不成?

“現在的老朱家天子,不好欺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