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日本的貿易,顏思齊若搞不來新的發財渠道,下麵人保準會造他的反,所以帶著親信招安,拿到了朝廷的堪合貿易許可,自然實力大漲,開始追殺鄭芝龍,而不是被鄭芝龍暗殺。
遼東、朝鮮5年內的計劃就是將朝鮮徹底治理服帖,並做好準備工作,以漢城作為攻日北部大本營,南北夾擊攻占9州。
這件事隻是1個戰略設想,誰也不知道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具體如何,要等顏思齊拿島津氏開刀後,才能具體估量敵我戰力。
至於重修3大殿,也是皇室很久就有的想法,萬曆皇帝想要重修,讓官員做了個預算,1看總工程要花兩千萬,直接連話都不提了。
修3大殿,哪怕萬曆掏的是內帑,朝廷文官也不會答應。朝廷財政因為大明奇葩的稅製,始終都處於一種饑渴狀態。皇帝背著罵名搞來的礦稅、種種稅,隔3差5撥給戶部彌補虧空,給說人話不做人事的文官們擦屁股。
在文官看來,萬曆內帑小金庫根本不是皇帝的,而是朝廷的,你想花,門兒都沒有。
天啟也有重修3大殿的心思,借這個浩大的工程鼓舞人心,證明朝廷還是有錢的。
朱弘昭搞掉李3才,收回被侵吞的張家灣皇木廠,去年老魏做的預算大約是6百萬左右就能完工。
喂飽孩子,兩個人好好放鬆了一下。
床榻上,朱弘昭摟著張嫣更顯豐腴的軀體,緩緩講述各處的進展:“根據欽天監的測算,因為今歲北直隸大地震,地氣泄露,會影響天時。估計,明年整個北方會產生大範圍幹旱。糧食減產,估計會高達3成。”
他知道明末大旱不遠了,這也是他授意搞出來的。
“3成?這麼說將近兩千萬人就沒飯吃?”
“嗯,所以水利工程要抓緊,這是內部救災預防。為了保證北方供糧,我準備在南洋買糧,已經做好了準備。”
“南洋1年3收,確實有餘糧,可如此轉運,消耗不菲呀。”
張嫣與朱弘昭對視,算著帳:“從蘇州太倉轉運過來,百萬石太倉米會有近3萬的虛耗。從南洋買米,這虛耗可能會高達5萬。”
“沒有這麼多,你應該知道虛耗都跑到誰的腰包裏去了?當年登萊巡撫陶朗先為遼東海運2百萬石軍糧,節省虛耗5萬,所以陶朗先被他們自己人整死了。”
“再說,南洋買糧,我不準備掏銀子。顏思齊是把好刀,搶南洋各國稻米、威脅、勒索這些人,得來的米都是沒本錢的。運糧於天津,運貨物南下,1來1去隻有錢賺,沒有砸錢的說法。”
“水師要不斷的跑才能保證戰力,尤其是走海路更能鍛煉,顏思齊、沈有容兩部都會借南洋劫掠鍛煉軍士。我的意思是你這裏有閑錢,不妨購置貨物,委托顏思齊做這個買賣。你這裏多掙點錢,以後做什麼也方便些。”
尋常人家,小妾有豐厚的嫁妝及自己的產業,在家裏也能壓住正室1頭。這是個男女財產分割明確的時代,小妾的財產歸小妾,不歸這個家所有。將來小妾的兒子自然沒資格繼承家裏的產業,卻能繼承母親的產業。
宮裏頭也是如此,誰有錢,誰能給宮人們更多的好處,這些人就會聽誰的。人人逐利,有錢就是大爺。
張嫣不缺錢,可也要為兒子考慮。這才是第1個,看朱弘昭這架勢,以後保不準還會有更多的。
慈寧宮沒有多少產業,隻有3處皇莊作為贍養資金來源。朱弘昭又在登基後將青縣的稅賦作為慈寧宮的妝料錢撥過來,可依舊攢不下多少。
平白多了1處錢生錢的好路子,張嫣內心甜蜜,又有擔憂:“她們姐妹會怎麼說?”
“天下誰不知你是賢後?她們不會說什麼,看著她們慢慢鬥著玩兒,也是挺有趣的。”
朱弘昭笑吟吟說著,李家姐妹鬥起來真的挺好玩兒,朝政他基本上是不管了,又沒有可以轉移注意力的地方,宮裏的鬥爭權當是消遣。
最起碼,鬥起來的李家姐妹都會巴結張嫣,讓張嫣為她們說好話。
張嫣也清楚這個情況,就是怕鬥出火,徹底翻臉。不過,朱弘昭為她們母子考慮,她隻有高興。
決定好好伺候伺候,身子摩挲,轉向,1口含了下去。
朱弘昭渾身輕顫,也伺候起張嫣,唔,還是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