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年尾立5省(3 / 3)

從京師向外1圈圈擴散開,宣大軍、西南軍1個向西,1個向南,吹響了勳戚階層中的大清洗號角。

北直隸各州府的官吏,也被牽連,1層層的落馬革職削籍。

官員好說,下層的吏,基本上可以說是清洗1空,牽連不深的足有將近十萬戶,盡數在寒風雪花中,遷往遼東,補充那裏的人口。

空出的位置數不清,西南軍、宣大軍1隊隊的人落籍於北直隸各府縣,充為吏,或鄉鎮村莊的保甲。

為了防止兩軍抱團,造成地方上尾大難除,掣肘朝廷。每個縣,詳細到下麵的保長、甲長,都是兩軍交錯派遣。

一直忙到十1月,宣大軍和西南軍也被1層層刮除,兵員都到了地方上進行安置,兩軍除去馬少先和蒙古兵,9剩了兩萬不足……

這下,朱弘昭終於鬆了口氣,解決了臥榻之側的隱患,也將戰功最盛的兩個軍團也肢解的差不多了。

隻要製度運行的好,有足夠的老軍骨幹,補充足夠的軍械、糧餉,隨時可以再拉出1支大軍,沒什麼好心疼的。給出征遼東的將士們1個好歸宿,也是他的心病。

同時,各軍將領封賞也在討論中,落下帷幕。

宣大軍和西南軍的統帥,何衝與熊延弼都是戴罪立功,所以消除前罪,各回原職。

宣大軍團,何衝還是大同鎮總兵,掌征北將軍印;王樸為宣府總兵,郭諒為大同副總兵,劉高旭為宣府副總兵。宣大鎮守中官劉時敏擢為司禮監掌印,兩鎮鎮守改為太原、大同、宣府3鎮鎮守,由趙期接任。熊延弼為南京兵部尚書,去管這個朱弘昭的心病之地。

同時這3鎮設立為代晉軍團,以晉王府與代王府出宗室英傑弟子數人,擔任各營鎮撫使或監軍使。

馬少先為彰義侯,河套地區設立1省,為寧夏。同時設立寧夏軍團,延綏鎮、寧夏鎮並入,這兩鎮衛所合編,另在寧夏省將裁撤的衛所番號重設,設立征西將軍印。王威以左都督,掌征西將軍印。寧夏巡撫是宣大軍前軍監軍,右僉都禦史升徐日久。

更西1點的甘肅鎮、固原鎮合編為秦涼軍團,特設安西將軍印。同時甘肅改土歸流,設立甘肅省。以徐光啟為甘肅巡撫,楊肇基為大都督外派,掌將軍印加大,為安西大將軍。秦涼軍團的將軍號還會改動,安西是西域以後設立的將軍印,西域那邊設立邊防軍隊,將會是安西軍。

京畿,將山海關沿線以及薊鎮、天津鎮、保定鎮並入設立的京畿禁衛軍團,設立驃騎將軍印,以女將秦良玉掌印,升右都督。

遼地的奴兒幹都司繼續保留,卻將黑龍江流域以南劃分為3省,為遼寧省、朝鮮省、黑龍江省。遼寧省囊括遼東遼西,是精華之地,封朱弘林為遼王,安邦彥升右都督,掌遼寧軍團所設的鎮東將軍印,秦朗為遼寧巡撫。

至於其他地方,這時候實在是太冷了,移民多少,會死多少,隻能1步步開發。

山東的登萊兩鎮,合編為登萊軍團,改為水軍。以老將沈有容掌鎮海將軍印,升左都督。

朱弘昭醞釀很久的東西,在給天啟下葬後,頂著天啟年號的時候,搞完了。

1口氣設立5個省,其中的官帽子是很多的,隻要軍隊能守得住,文官們高興還來不及。這也大大緩解了,文官之間,諸黨之間的競爭壓力。

然而,天啟3年十2月22日申時4刻,南直隸的應天、蘇州、鬆江、鳳陽、泗州、淮安、揚州、滁州等6府2州俱地震,揚州府最為猛烈。

這場地震,給即將過生日,年後正式登基的朱弘昭蒙上了1層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