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鹽務暴利(3 / 3)

除去戰爭、天災、疫疾的消耗,此時這個正規鹽稅翻3倍都不止。崔呈秀在前年收了2百多萬兩鹽稅,就犯了士紳忌諱,可想而知其中隱藏的利潤、被吞掉的國有資產價值多少。

萬曆皇帝,也隻敢收收礦稅,鹽稅暴利,他別說收,就連插手分潤的機會都沒有。

山東作為產鹽地,鹽戶、破產軍戶、無地民戶煮鹽後隻能賣給鹽務巡檢司,每石鹽78錢。巡檢司提供給鹽商的價格大概是1石1兩到1兩2錢之間。

1錢銀子也91百文左右,而散賣的鹽1斤就要2文!

其中鹽務巡檢司豢養武裝鹽丁,就是為了控製轄區內的產鹽渠道,並不負責產鹽,他們隻負責收鹽,坐等鹽商拿著鹽引過來交錢提鹽。

最初的流通渠道,就有近1倍的利潤,鹽戶為了活的更好,少受剝削會在黑市販賣。這9斷了鹽務巡檢司的財路,鹽丁就是這個時候出場的。

巡檢司有鹽丁,走私的鹽梟也招募江湖人氏充當護鹽的鹽丁。兩撥鹽丁碰頭就是不死不休,打的比邊軍還要賣命。當然,關係戶被抓住大出血1次就過去了。

國法規定,走私鹽的抓住就是絞刑!

事關自家腰包,鹽丁對這項工作執行的很到位。

鹽丁這種連鄉勇地位都不如的政治武裝力量,戰鬥力卻直逼邊軍!還有各個礦場的礦丁,戰鬥力也不弱。風頭很猛,兩者與後世城管類同。

批發商人零售肯價格比提鹽時要高幾倍,甚至有高出十倍的,各地不同,所以齊州的2萬石鹽的價值不好估算。

燒鹽鹽戶、鹽巡檢、鹽商、零售商、平民百姓,這4個環節,每1個環節至少都是1倍的利潤,可以想想這鹽務有多麼掙錢。

而且鹽商拿鹽引提鹽時,鹽引上的稅是逃不了,還是那2百萬引,一直沒有增發。可有鹽引才是官鹽,能正大光明販賣的鹽。可不夠怎麼辦?哪怕夠,也要拿著鹽引再弄私鹽摻進去,以此盡可能的降低成本。

這就是偷稅漏稅,而鹽稅也被層層吃拿卡扣,到朝廷手裏juice那麼點意思意思……

而且數量如此之大,按照國法抓住就是誅3族。可鹽商至今安安穩穩,說明官商已經1體,都1體了更別說什麼勾結。

所以,朝廷,也就是朱弘昭要動鹽稅,引發的風暴1點不比晉商答案來的小。晉商大案牽連5餘萬人,誅殺十餘萬,流放甘肅修路的2多萬,還有2多萬有經商才能的以家庭為單位被充為隸,也就是國家管轄的奴仆。

所以,崔呈秀趕鴨子上架9已經拿出了拚命的勢頭,還沒接命,就和朱弘昭討要兵權,就是這個原因。

朱弘昭比崔呈秀還要重視鹽商、鹽梟掌控的武裝力量,3個衛哪夠?直接將威名赫赫,有著極強攻堅能力的神機營調給崔呈秀。神機營南下,擺明了就是要大殺特殺,要殺的血流成河。

方從哲十分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根據他的經驗推斷,被朝廷手中此時掌控的鹽不會超過5萬石。

朝廷一改往日的暮氣,其實使力的方向都圍繞著遼東大戰,以兵備、軍械、兵員、將佐為主要關鍵點進行的,根本沒有涉及到鹽務。所以各大倉庫裏的鹽,應該還是老樣子。

或者賬麵數據很漂亮,實際上倉庫連老鼠都懶得去溜達。

作為3年前的內閣首輔,朝廷有多少家當他是1清2楚。更知道鹽政整飭是阻擋不了的,如此龐大的鹽稅,1旦整頓好,最少能延續國祚百年。

他相信這事沒人能阻攔,不管是誰,隻要站在朝廷的對立麵,會被碾壓成粉末。畢竟,朝廷此時的掌事人,可是有著僅次於太祖、成祖皇帝的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