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連京師都沒有走遍,就要為所謂的天下廢寢忘食,與朝中老奸巨猾的臣子們打交道。他不是這些表裏不1的老頭對手,他找到了他的伴當魏忠賢。
朱弘昭的出現,讓他鬆了1口氣。
現在一切已成定局,天啟睡前還想著明日摸摸自己的孩子,帶著這僅有的期待,他也死了。
這時候的朱弘昭,有些睡不著覺,拿起齊王府工坊送來的最新圖紙看了起來,標準作業的圖紙看著就是順眼,提筆寫下一些改進建議。
工坊的研發重心已從火炮轉到了機械製造,隻有足夠的蒸汽機,才能容納更多的工匠,工匠的基數上去了,很多伴隨的小技術都會隨著機器運轉被攻克、研發出來。
機械製造的主要問題就兩個,第1個是製造的標準,有標準才能產量化;第2是足夠的優良鋼材,鋼材的基礎就是煉焦技術。
朱弘昭還想在自己有生之年,鋪設出數萬裏的鐵路,有鐵路連接東西南北,交通便利後各地交流方便,不提經濟上的好處,光是方便統治,就值得去做。
幾千年下來的疆域還是這麼大1塊,原因就是太大了,會不方便管理。北邊不必再說,純粹就是降雨量過少,不適合耕種。
明長城是在曆代長城的基礎上修建的,非常的有意思,長城是依靠地形走勢有選擇的修建的。長城以外,都是年降雨量低於2百毫升的,長城以內,往往高於這個數值。
至於南邊,安南可以說是窮山惡水之地,一來看不上,二來遠離統治核心,打下來也不方便管理。
對於土地,朱弘昭有著靈魂骨子裏的渴望。
前世他最大的願望還不是娶妻生子,而是有1塊自己的土地;這一世,他要吞下盡可能多的土地。他不在乎他以後的名聲,哪怕是大屠殺,他也要占據足夠後人生活繁衍發展的土地。
改完圖紙,他沉浸在自己開疆擴土的展望中。
再回到遼東蓋州,這一夜老奴再次發動夜襲,毫無意外被擊退。
卻讓明軍各營無法安心休整,進而導致明日無力發動強烈的攻勢。
重重營壘外,士卒收拾著戰場,天空掛著僅僅缺了1個小口的明月,月華揮灑,照的遼東冰冷的大地一片銀霜。
信王裹著披風戎袍,在層層衛士護衛下,在軍營內散步。
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回京,反正他知道自己是看不到皇兄最後1麵了,沒人會看到他回京麵見天啟,9怕天啟臨時更改主意。
朱弘昭登頂是人心所向,經過京中大清洗,已經沒人支持天啟、信王這對兄弟了。
想到傷心處,信王張嘴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麵部肌肉抖動著,無比的痛苦。
他的伴當王承恩,據說因為登岸時因風浪過大,意外落水溺死。這個從小到大貼身照顧他的伴當,到底怎麼死的信王也不知道,死因也隻是這些保護他的衛士傳達的。
沒人會在乎1個伴當太監的性命,他對前途感到絕望,現在死的是王承恩,可能他也會在合適的時候死於各種急症。
死於這樣原因的親王,已不在少數。
這1夜,朱弘昭的3塊心病都消除了,掌握遼鎮的帝師孫承宗、天啟皇帝,還有比他小幾歲的吳3桂……
天啟的使命結束了,即將是朱弘昭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