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遼軍上下陷入了被動與深深的後悔。
上層將領知道,他們的表現會招來朝廷的不滿,而下層將士則大罵上級膽小怯戰,明明建奴沒什麼軍隊,留下的都是空城,竟然眼睜睜看著宣大軍1個1個的光複,宣大軍吃肉,他們遼軍連湯都沒得喝!
所以,內部怨氣不小,同樣的是上下求戰心切,在大帳內1個個眼神殷切望著孫承宗。
天啟對孫承宗沒得說,遼東經略和巡撫兩職一起扣在孫承宗腦袋上,軍政大權合1盡操於孫承宗之手。按慣例要派遣的宦官監軍,天啟也擔心鬧出矛盾9派了個小字輩禦史過來充場麵。
可這樣高度統1的遼鎮,卻因為私心作祟的問題,沒有按計劃那樣頂在最前麵,陰差陽錯9將無數的軍功白白讓給了遠道而來的宣大軍團。
張礴旁聽會議,目光默默打量,與列坐其中的副總兵曹文詔對視,默契點頭,最後目光落到兵備道員張鳳翼的身上,兩人目光對視,透著親切。
張鳳翼是代州人,張礴也是,兩人還是未出5服的族兄弟。
這是遼軍的高層會議,就連後軍總兵滿桂都率先抵達參加會議。滿桂是蒙古人,年輕時靠殺人換銀子買酒喝,遼東大敗後,軍中宿將成片陣亡,滿桂就是這個時間段升上來的,是孫承宗親自選拔的嫡係。
盡管是嫡係,可孫承宗按兵不動,遲疑的表現讓滿桂氣的罵娘,參加這場會議臉色不是很好,強忍著怒氣沒有發難責問。他不敢責問孫承宗,除非他活膩了,若問責別人,最後還是會繞到孫承宗這裏,在場又有外人,那是自己找不痛快。
前軍總兵馬世龍也是孫承宗的嫡係,可他的前軍沒有1點先鋒的樣子,本該獨立指揮前進,結果孫承宗再3傳令讓他謹慎,錯失了義州衛城、廣寧衛城的兩場大軍功,還有依附兩座衛城的1連串戍堡軍功,都沒了。
孫承宗端坐帥位,看著魚貫而入的遼鎮將領,目光平淡波瀾不驚。
他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錯,遼鎮輕兵獨進吃得虧還少麼?隻是他沒想到,宣大軍竟然那麼的與眾不同,沒有任何的拖延,竟然能按著計劃抵達並攻克義州衛城。
這個年代的官軍,1營3千人開拔,往往掉隊嚴重,按期抵達的是將領的家丁部隊,隨後掉隊的軍士才會陸續跟上。
宣大軍千裏奔襲,不僅孫承宗,就連遼鎮將領也認為宣大軍的前軍兩萬騎,能有5千騎克期抵達義州衛城已經是難得的表現,所以都不著急,很謹慎的勘探軍情。
遼鎮上下都沒想到宣大軍前軍說多少人馬9多少人馬,竟然沒有行軍掉隊的,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相互對比,遼鎮這才陷入了極大的被動。
軍事上被動,廣闊的戰線被宣大軍占領光複,他們借道行軍打了勝仗,軍功也要給宣大軍分攤一些;政治上也陷入被動,有宣大軍珠玉在前,相形見拙的遼軍在朝堂中營造的精銳邊軍形象轟然倒塌。
沒有1個好的形象,想伸手和朝廷要軍費,要換裝,要補充軍械馬匹,必然困難重重。
孫承宗目光看向遊擊將軍祖大壽,祖大壽低下頭去,孫承宗輕輕1哼,靜靜等著其他未入帳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