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大將軍(2 / 2)

“不,飛熊不能入京,傳令高傑,讓他在永定門大營駐紮休整。”

因為董卓搞的那檔子事,飛熊這個軍號的名聲真的很差,現在皇位更替而飛熊入京,兆頭不是很好。

徐卿伯聞言,臉色古怪。天啟皇帝確實有意思,先給齊王飛熊軍號,又給神策軍號,這兩個都是曆史上鼎鼎大名的軍號,但名聲真的夠差也夠威風。

看著1道軍文層層轉手蓋印後,索性無事,朱弘昭帶著徐卿伯出殿。他的貼身隨從閻應元另有任用,這時候還在內校場與新編入的3千宮中宦官組成的淨軍一起呼呼大睡。

解下披風披到楊肇基身上,朱弘昭坐在楊肇基身邊,示意楊肇基不要多禮推辭,望著黑漆漆夜空中的點點星光,朱弘昭1歎:“老將軍安心,孤相信楊3哥。這世道,怎麼9眨眼間到了這般地步?”

裹了裹甲胄外的戎袍披風,楊肇基花白的胡子抖了抖,才說:“殿下,這就是人心。殿下與先王心懷社稷長遠,注定了一切。人不是草人泥偶,天下的銀子9那麼些,朝廷手裏多了,他們拿的9少。所以,這一切不可避免。”

“老將軍說的在理,形勢不由人啊。”

感歎一聲,朱弘昭扭頭嘴角泛起笑意:“孤常常在想,為何國朝之處包含曆代,英傑能出將入相。而至今日,為何文武殊途涇渭分明?所以孤置辦軍機處,這隻是權宜之計。孤準備改製,依3省6部製度,重立丞相府、禦史台與大將軍府,各專司軍、政、監察事宜。”

6科官員對聖旨的駁封權力讓朱弘昭很不爽,當皇帝連個聖旨都難發,那還有有什麼意思?既然朱元璋廢除相權後文官能借著內閣移花接木再弄出1個實際上的內閣丞相來,那他幹脆把丞相府重新設立,把一切擺到明處。

給丞相府實質的權力,也給首批丞相副相們百年難有的名譽,正式從他們手中拿走軍權,就是一場勝利。

3省重立,並不是將隋唐的3省製度死板硬套,朱弘昭意在3權分立。丞相府管政及6部;大將軍府管軍的同時由兵部稽功考勳督管軍將升遷;禦史台專司糾察彈劾風聞奏事,並無實權,卻有監督文武的權力,還有廠衛這1重保險。

3省製度曆史上因為相互推諉扯皮而演變為2省,合並形成1個相權龐大的集團。宋朝有樞密院奪去了丞相的軍權,3司剝奪財權,皇權直管著軍、財大權,又有職、差、役製度的平衡,平衡著相權。

元朝乃至明初,都是中書省獨大。

明初中書省左右丞相,左丞相通常都是武臣擔任,又有5軍都督府專督諸衛所軍事。而禦史官不給力,朱元璋又抬出錦衣衛行監察大權。

所以看著明初中書省獨大,實際上文職出身的丞相指揮不動軍隊,兩重監察機構在側,中書省隻能乖乖行政。出了胡惟庸這個陰鷙的梟雄後,朱元璋嫌中書省礙手,也擔心子孫壓不住強勢的丞相,直接借胡惟庸案將中書省給裁撤。

楊肇基的眼神當即9亮了,朝中此時有資格擔任丞相府首相的官員大有人在,因為文臣實在是太多了,堆也能堆出1批重臣。而武臣,論威望資曆隻有他楊肇基與王威有本錢,或許何衝也有資格,但此戰何衝無軍功,戰後自然也沒有封賞。

何衝有的隻是威望,歲數年青也是何衝的1個短板,還對楊肇基形不成威脅。

所以大將軍除了他楊肇基,還有誰能當?

對於這個誘惑,楊肇基根本沒有抵抗力。史書上,他將是首任大將軍府的大將軍!這是直追徐達等1批開國重將的待遇,而他楊家的門第將會徹底穩固,不再是沂州的名門,而是山東名門!

楊肇基很動心,可改動官製需要極高的政治威望和實力,老頭兒眼神中壓抑不住的熱切,拱手提醒道:“殿下,祖製不可違。”

“成祖皇帝大軍在手能改,孤怎麼9改不得?老將軍多多思量,孤還有些心事要與葉首輔談談。”

“臣,恭送殿下。”

朱弘昭沒有入殿,徐卿伯很有眼色,趨步入殿去找葉向高。

該來的始終是來了,還好是朱弘昭沉不住氣找他來談判,這讓葉向高送了1口氣,拖著發僵的軀體,出殿。

諸黨與東林人望著葉向高的背影,神情各是不同。但都很想從這件事上探知皇太弟的胸襟有多麼的大,對有些有抱負的官員來說,不怕皇帝狠辣,9怕皇帝沒本事瞎逞能還容不下人。

更多的朝臣隻是擔心自己的官帽子,1個器量宏偉,能對他們既往不咎的新皇帝,更能讓他們安心。

說真的,裏麵不少牽連進去的朝臣很冤枉,他們也是被在野的那幫心懷不滿的夥伴給賣了!弄得他們現在與皇太弟都下不了台,所以論對那些人的恨,他們1點不比朱弘昭來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