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這1連串的兵變,足以讓他將朝廷完成1次清洗。
軍機處行人丞徐卿伯將1疊軍機大臣處置的閣文呈送,朱弘昭1邊審閱並批注自己的意見,1邊聽著徐卿伯的調山東赴遼軍入京計劃。
提筆蘸墨,朱弘昭搖頭道:“按計劃,9月初2遼鎮出兵,赴遼軍跟進。宣大飛鴿傳信,已然出征。此時,赴遼軍哪怕1衛也輕易調遣不得。”
“千歲,此時錦衣衛、薊鎮不穩,急需邊兵鎮壓。容臣說句大逆之言,若千歲在,明年尚能再征建奴,若千歲不幸,萬歲又大行馭龍歸天。如今皇室,誰能收拾這爛攤子?”
朱弘昭略微沉默,繼續提筆批示,寫完後揉著手腕:“邊軍入京不利於朝廷威望,此時若邊兵入京,正好會如了一些人的願。隻要這皇城安穩如山,孤便在,孤在,他們翻不了天。”
皇權更替若有邊軍插手,借他們的威懾朱弘昭完成大清洗,也難以讓天下人心服。現在不需要心服,要的是讓這些人口服,讓他們沒有挑刺的地方。
邊軍插手皇權更替,自古就是大忌。朱弘昭不願意開這個頭,他即將到手的皇位是天啟還給他的,不是他武力搶奪來的。這1點不容置疑,1旦邊軍入京,就會使這1點站不住腳。
混淆黑白,正是那些掌握輿論的家夥的拿手好戲。所以形勢再危險,朱弘昭也不能調邊軍入京。
“千歲!大軍在手何懼文賊?千歲3思啊!”
看1眼急切的徐卿伯,朱弘昭沉吟片刻,1歎:“孤想要的是1個完整繁華的天下,而不是大軍過後一片荒蕪的天下。35年便能休養生息,可孤等不起35年。這個險,必須冒!”
有1點他記得很清楚,崇禎皇帝登基的時候,陝地接連大旱9沒消停過!他必須保證各地的平穩,積蓄實力應對天災,以及天災引發的人禍。
青州衛屬於不是邊軍的邊軍,朱弘昭可以調青州衛入京。但為了防止信王與那些人串通前往南京,青州衛這才沒有來近在咫尺的北京,而是去了南京。
可能也是因為青州衛的調離,才使得田爾耕失去顧忌,接受了更大的誘餌。朱弘昭想不明白,田爾耕作為錦衣衛頭頭,這個職業已經限定了他的未來,那些人還能給他什麼!
或許,田爾耕勳戚出身決定了他的政治立場?
還是有別的什麼東西讓他改變立場,昏迷的天啟?
徐卿伯還要再勸,見朱弘昭將批注好的閣文推給他,隻是1歎,抱著閣文去發呆的葉向高那裏走過場。
這時候史繼偕端著茶碗走過來,行禮入座道:“千歲,是時候該和他們談1下了。再拖下去,說不得會玉石俱碎,誰都落不得好啊。”
“史公,是他們做賊心虛,豈有孤低頭的道理?孤9不信,誰能兩日內攻破這鐵打的皇城!”
邊軍不能入京,但山東赴遼軍布防在山海關1線,1日間就能回京。這是朱弘昭最大的底氣,隻要皇城不破,哪怕是瓊華宮不破,熬到赴遼軍抵京,那一切都就好玩了。
宮裏又選出3千健壯宦官在西苑內操場訓練,隻要他們能學會火銃填裝,那就是守衛皇城的好兵。皇城東部的內承運庫,有足夠的火銃供他們使用!
儲存的這批火銃比赴遼軍換裝的還要精良,是天啟給他的淨軍準備的,這批淨軍就是天啟即將掌握的力量。可惜,一場誰都沒想到刺殺,這些東西都落到了朱弘昭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