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天啟的厚禮(3 / 3)

“皇兄安心,隻要打下遼陽、沈陽和廣寧,給朝鮮人熊心豹膽,他們也不敢投向建奴。至於日本,德川氏得國不正,內部據說矛盾不小,又與朝鮮人是世仇,所以朝鮮飛不走。”

朱弘昭信心十足,就連對付日本的借口都找到了。對付德川幕府,在道義上他有兩個大殺器,而登萊船廠則是硬實力。

1步步走著,天啟沉吟思考,良久又說:“朝鮮建省不利於長治久安,除非大舉移民。再者朝鮮士紳懂漢語,百姓不通漢語,左右互調遷移此時不妥當。朕準備將朝鮮1分為2,北部並入遼東都司,南部建鎮歸入山東,並分割為3個散州,遷藩王入駐,重授王府護衛與地方軍政督管之權。”

“中原境內藩王領兵實有不妥,朝鮮這等新附國土還需藩王鎮守戍邊。看看雲南沐家,地處偏遠9很安份。朕籌劃著,將楚王府、湘王改封在朝鮮,空出1個藩國給你兒子,到時候你挑1個補過去。”

朱弘昭笑了,連忙行禮拜謝。

天啟扶起朱弘昭,笑說:“朝鮮千裏國土都是你籌謀弄來的,給你百裏國土不算什麼。日本偏遠又多地震,估計願意去的藩王沒幾個,朕再劃出兩塊給你。總共3個藩國,你也好好珍惜。齊國藩國不做改動,由你鎮守山東能省去不少麻煩。”

山東民風剽悍,整個明朝基本上每隔3兩代人山東必然會有一場大亂,劉6劉7白衣神軍當時都快打到京師,其他各種起義叛亂難以盡數。

近的就有徐鴻儒聞香教叛亂,兵力1度高達十八萬,如果不是朝廷早有準備,提前1年聽袁可立的意見設立登萊兩鎮和天津鎮,使得兵力足夠才沒有給徐鴻儒所部紅巾軍流竄的機會。

否則叛軍流竄,到時候就像瘟疫感染一樣,糜爛的9不僅僅是山東1地,可能中原1帶也會被戰火波及給毀了。

日本,這年頭沒有整容技術朱弘昭也非常期待那裏的妹子。而且想讓日本歸附,他和天啟都知道,這是要揮舞屠刀的。

日本不同於朝鮮,朝鮮和明國之間百姓遷移方便,民間交流不受阻礙。而且朝鮮士紳階層讀漢書說漢話,漢化起來難度不高。而且朝鮮人本9仰慕大明宗主,若不是收小弟思想作怪,打完豐臣秀吉征朝軍後,本來可以直接將朝鮮劃入大明版籍。

而日本,室町足利幕府時期,是名門武士統治。這些名門武士與敗落的公卿階層都是高度漢化的階層,是文化人,以說漢話學漢文為榮耀。而德川幕府,名門武士階層衰敗,公卿更是成了狗。準確來說,現在統治日本的武士階層在這個年代看來,是文盲暴發戶居多。

朝鮮文和日文,都是拚音,是民間沒文化的人才使用的玩意兒。起碼現在朝鮮士紳和富農階層還是會讀寫漢文的,而日本,就連一些大名底蘊單薄,書寫還是以日文片假文為主……

雖然會讀寫,可他們不會漢文,那就是文盲!

不說明朝人怎麼看,反正日本的文化人就是這麼看那些暴發戶武士大名的!

後世日本和朝鮮都去漢化,然後徹底抓瞎了……說的搞笑1點,隻會看本國拚音的人,是看不懂本國漢字書寫的曆史資料的!

甚至是法律,也必須用漢字標注含義,否則全是拚音誰知道到底其中到底是哪個意思?畢竟隻是拚音,同音不同意的詞組多了去。法律那麼嚴肅的東西,搞出1大堆有歧義的玩意兒,這算個什麼事?

所以後世韓國和日本的律師比較苦逼,學習法律的同時,必須要精通漢學。至於朝鮮,請忽略這個國家,對這個國家來說,法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