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骨頭(2 / 2)

“千歲說笑了,老朽那本事朝野共知,哪有千歲說的那般緊要。”史繼偕聲音虛弱,臉上散著紅暈:“老朽為官3載,舉步維艱,處處小心謹慎,卻也庸庸碌碌不值得1提。老朽自豪之處,乃是與千歲共職軍機處。千歲心胸廣闊,不計較諸人短處,合眾人之長用於國事,國朝之幸也。”

他知道,齊王來這裏不僅僅是送別那麼簡單,更多的是要聽取他這個不倒翁的經驗。

“隻是老朽病的不是時候,朝中沒了老朽無關緊要,卻少不得千歲坐鎮。”

“從萬曆十2年入京為官以來,朝中變遷令老朽茫然無所適從。隨波漂流,和光同塵至今,當初種種豪言壯誌已煙消雲散,老朽隻記住了自己的姓名,沒使自己姓東林,或姓浙楚齊。縱是麵見神宗皇帝,老朽無愧於心,隻是國朝因黨爭而敗壞,此非老朽這等凡人所能阻止,故而老朽回憶往昔,亦無愧於心。”

史繼偕的枯手因情緒激亢而用力,朱弘昭緩緩點頭,他能感受到史繼偕內心的激動,說道:“曆朝曆代,從未有黨爭如我大明這般酷烈。老大人問心無愧,本王麵對祖宗江山,手提3尺青峰,更不能有愧。如今武英殿大學士空缺,不知老大人有無合適人選?”

“太仆卿畢自嚴、鄖陽巡撫蔡複1、戶部尚書李長庚、僉都禦史鍾羽正、巡撫贛南的梅之煥。此5人皆棟梁之材,或允文允武,或膽量過人,此皆能做大事的幹才。若千歲有意,不妨調研此5人屢曆……咳咳……”

緊緊抓著朱弘昭的手,史繼偕壓低聲音瞪圓眼睛道:“此中兩人參與黨爭,隻為自保而已,望殿下明察秋毫,莫使天下英才埋沒於朝野紛爭之中。”

“孤曉得了,老大人安心養病,說不得他日生龍活虎,還能再返朝堂,揮斥方遒。”

史繼偕苦笑搖頭道:“承千歲吉言,老朽也盼望著與千歲共事。有些遺憾,未能親眼看著建奴敗亡。”

養病?若養病還有希望,現在怎可能隻有齊王1個人來看望他?

“蕩平老奴老寨之後,孤遣人千裏加急報知老大人,可好?”

“好,老朽靜待佳音。”

史繼偕含著笑點頭,朱弘昭要抽手,這老頭沒鬆手,卻道:“回光返照,頑疾根深。大軍是猛藥,殿下可要握緊了。”

朱弘昭怔了怔,微微點頭,老頭這才鬆手,也鬆了1口氣。

出了寢室,朱弘昭從袖子裏掏出1張銀票疊起來送給史繼偕長子,1個4多歲,萌官錦衣衛僉事,拿工資不幹事的人手裏,囑咐道:“老大人為官兢兢業業,雖無功也無過,至今9這麼點產業,著實寒酸。這錢不是給你們家裏花銷的,而是讓你們家中子侄讀書的,好好讀書多出幾個進士,為國效力才是持家之根本。”

“下官謝齊王千歲隆恩。”

“別謝孤,你有個好父親,告辭。”

朱弘昭出門登上車架,沉容俯首思考著史繼偕推薦的這5個人,其中李長庚是熟人,其他的一概不認識。

“大王,請看……”

閻應元手指金城坊胡同南街,朱弘昭抬頭看去,見楊漣提著兩提油紙包裹的點心走來,遠遠對他抱拳作揖,他坐正身子回了1個禮,扭頭道:“回宮。”

看著身邊甲士踩著整齊步點離去,楊漣輕咽1口唾沫,這齊王的宿衛如此精銳,留在京裏實在是讓人擔憂。

帶著1份薄禮,楊漣代表自己1個人去拜訪史繼偕。

如朱弘昭說的那樣,史繼偕這人沒有什麼黑曆史,但也絕對沒有光偉榮耀的曆史,他就是1個純粹的會站隊,沒有任何功績、沒有敵人、沒有朋友的孤臣。

這樣的官員,沒什麼用,但在黨爭嚴重的此時,絕對是鳳毛麟角一般的稀罕物。最起碼,他個人的操守值得肯定。至於為官的政績,雖然沒有,卻比大多數逞能的官員要好。

史繼偕,生錯了時代。

楊漣拜訪為史繼偕送行,看重的就是史繼偕的操守。史繼偕的操守和站隊本事,使得他與東林沒有直接衝突,唯一的衝突可能就是老頭兒拒絕了東林的幾次拉攏。

皇城,朱弘昭說完自己出宮一行,天啟聽著眨眼,最後1歎:“這是個明白人,可惜歲數不饒人。齊王,武英殿大學士你覺得誰合適?”

“臣弟在軍機處1日,誰都合適。臣弟不在軍機處,當世最合適的人選以崔景榮、熊延弼、袁應泰、孫傳庭為合適人員。年青1代裏,盧象升不錯,值得培養。”

天啟緩緩點頭,沒有發表意見。

看他這樣子,朱弘昭也9轉移話題。因為很可能武英殿大學士這個位置,會空缺一陣時間,由各黨去爭。

這是1塊骨頭,讓各黨合作奉公的時候,也會因為這塊骨頭而無法進行深層次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