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國之策!”正在樂安府衙舉辦詩會,孫維1聽趙日中提及,言辭激憤振振有詞:“以樂安侯家將家兵充當朝廷兵馬,此舉何其不智!這些人拿著朝廷的糧餉,仍舊心向樂安侯,要他們何用?白白增加了朝廷負擔,就是增加了百姓負擔!”
一幫樂安的年青士子飲酒論政,孫維這話1點都不過火,就是有人喊出要進京貼大字報也不為奇。東林黨開了個好頭,各地紛紛效仿,沒事做大家9聚起來評論朝政,準確來說是評擊。
他們都是科考的失意人,要對那幫當官的有好感才是怪事。1個個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怎麼表現出這份懷才不遇?當然是將那些搶了他們做官,為國效力機會的官員們製定出的政策噴的1無是處才行。
趙日中臉色不快,前有巡撫趙彥警告,現在朝廷又給了朱弘昭名正言順的兵權,他才不想去招惹朱弘昭,得不償失。而這幫人平時私下評擊朝政也9罷了,可竟然當著他的麵,在縣衙後院評擊,真是不知收斂。
“啪!”
詩會外圍桌上1名青衫洗的發白,麵容枯瘦蠟白的青年猛地1拍桌子,仰天哈哈大笑。
孫維正揮舞著手臂給自己言辭助勢,被打斷臉色不快,望過去,不由嘴角帶笑:“怎麼,我們的5鬥秀才別有高論?”
5鬥秀才秦朗,家道中落,曾為樂安縣縣試第1,青州府府試第2,院試稍差,但也成了生員秀才。歲考時因饑饉而遲到。會考3年1次,而歲考和科考是各省提學官主持。
歲考是1年1次,成績優良者可以進行科考,成績差的有可能會被趕出學府。科考成績分6等,12等才有資格參加會試。秦朗沒參加歲考,等於丟了今年科考以及會試的資格,被人嘲笑死板不知變化。
原因就是這家夥不肯低下頭顱去借錢,否則哪會遲了歲考?
縣試成績第1,府試第2讓秦朗取得了廩生資格。但這個名額有定數,府學4人,州學3人,縣學2人,每人月給廩米6鬥。
因為貧苦,這位又1心撲在科考上,無心經營產業,故而生計全維係在這每月6鬥米上。考中秀才的,隻要年青有潛力,勾勾手指頭就會發財,哪會在意這區區6鬥米?
所以這米發放時的數量就有問題,大家都不在意,而秦朗卻不得不在意,這關係到他會不會被餓死。
因為廩米有5鬥而鬧了起來,成為1時笑話。他本人又不合群,被人稱作5鬥秀才取笑他。
秦朗昂著脖子看著孫維,輕哼一聲:“可笑,天子以樂安賦稅養樂安侯,樂安侯以樂安賦稅養護院。現今天子與諸公立樂安守備所,樂安侯部曲劃歸朝廷統轄。他們吃的還是樂安的賦稅,卻由朝廷軍令統轄,已不複樂安侯所有。你孫舉人還不滿意,是不是認為你能比滿朝諸公做的還好?”
“如今最生氣的應該是樂安侯,你孫舉人哪來的這麼多不滿?莫非你孫舉人搭上了樂安侯這艘大船?實不相瞞,秦某素來仰慕樂安侯,還請孫舉人念在同鄉之誼舉薦12。”
“你……你血口噴人!我孫維何時與樂安侯有了聯係?”
秦朗咧嘴1笑,滿是自諷:“樂安侯又不是瘟神,孫舉人緊張什麼?實不相瞞,秦某這9去投奔樂安侯。6鬥米,5鬥米,都不夠啊。”
說著整理1下衣袖,出席對知縣趙日中,本縣教諭分別行禮道:“學生承蒙趙大人與老師栽培卻失了今朝會試資格。心中苦悶難以用心攻讀,又仰慕老侯爺投筆從戎之英偉,還請大人與老師體諒。”
說罷要走,趙日中喊住道:“本官與樂安侯有1麵之情,待本官手書1封,助承嗣1臂之力。”
秦朗1拜:“不勞大人,若侯爺賞識學生之才,學生以死報之。若侯爺視我如草芥,學生另投他處。學生告辭。”
趙日中也不惱,看了眼秦朗背影,對本縣教諭笑說:“未曾想這秦承嗣還是個傲氣人物,多事之秋啊。”
教諭這種官隻是9品,掌1地教育,是清流官,所以很有威望。這位教諭撫須1笑:“若無傲氣,怎會有5鬥秀才之名?”
孫維氣結,和一幫士紳子弟以及即將躋身這個層次的士子臉色都不是很好。
朱弘昭與趙日中同時接到布政使司和都司傳達的政令,終於是送了1口氣。
給了他正式的兵權是1個原因,這兵權不是戰兵,是衛所軍編製。這9意味著塘頭寨、兩個巡檢司1帶的土地也歸衛所所有。有了土地,衛所製的軍屯才能進行下去。
不過也有了1個大難題,那些土地都是有主的,直接劃歸衛所人家哪裏會願意?
1日後他在清水泊蘆葦蕩邊上設宴,召集人手商討怎麼處理土地問題。
“侯爺,這是朝廷的政令,這土地他們不交出來就是抗拒朝廷!”
高傑今日紅光滿麵,昨晚他又從李墨軒那裏贏了5多兩銀子……
劉良佐則反對:“樂安士紳榮衰1體,我們按著朝廷的意思拿了這土地,在他們看來就是咱們在強搶。到時候合力抵製侯爺,散播謠言抹黑侯爺,不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