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愧疚而短暫的半生,最後終結在鹹陽郊外的陵墓裏,和他爸爸秦惠文王並排埋著--現今的周陵中學北邊,學生們常來那裏背單詞兒。不過這個地名卻是起錯了,因為這兩個陵是秦陵,不是周陵。當初古人一直以為這兩個陵是周文王、周武王陵,所以稱此地為周陵。其實周文王、周武王的時候還沒有起墳頭的習俗呢。

而扛鼎運動的另一位先驅孟說,由於攛掇主子舉鼎有罪,回國後被全家問斬。

一朝天子一朝臣,記得秦孝公死的時候,是商鞅倒台,秦惠文王死的時候,張儀倒台,秦武王死而秦昭王繼立以後,甘茂--這位來自安徽鳳台的客座將軍,也要倒台了。看來,所有這些外籍成功人士在秦國,富貴不及終身。外籍顧問就像醫生,既希望請他來幫忙,又巴不得他早一天離去。

甘茂遭受右丞相樗裏疾等王族成員讒害,已經不止一天了,宜陽大戰時就開始了,借助曾媽媽跳牆的故事以幸免,但秦武王一死,新的幼主--秦昭王,就由著親戚們說他了,當地大家族根深葉茂的勢力攥成拳頭,把甘茂這樣的單職工家庭,一拳擊碎。

甘茂一看形勢不好,為了避免像商鞅那樣鬧個車裂,就來了個“金蟬脫殼”。當時,秦武王死後,同年,秦昭王就叫甘茂去攻打河東地區的皮氏邑,這裏屬於魏國,是魏國所剩不多的東馬蹄版圖上的一個點,位於今山西河津市,是從陝西渡過由北向南流動的黃河進入山西的重要渡口,附近有黃河龍門。

甘茂帶著兵,渡過由北向南流動的黃河,進入山西就亡命而去。秦軍攻打魏國皮氏的戰役,也隻好作罷。等於是在攻韓之後,又攻魏,對著自己的兩個盟友下手。

甘茂一直往東跑,越遠越好,想跑到齊國去,因為隻有齊國人跟他沒有疆場血仇。半路出了函穀關時,遇上一個縱橫家,能把黑白顛倒亂說的大說客蘇代同誌(蘇秦的大哥)。蘇代曾經替燕王噲出使齊國,如今已經頗有名頭了。甘茂攔住他的車子,說道:“打擾一下,請問您聽說過江上處女的故事嗎?”

蘇代一聽處女,就來勁了:“沒聽說過啊,怎麼了?”

甘茂說:“江上的處女,是一群女孩,其中有一個窮家的女孩,名字叫灰姑娘,家裏窮,晚上沒法點蠟燭接著紡織。她就對村長閨女說,我沒錢買蠟燭(當時的蠟燭裏邊還加香料,一燒滿室生香),而你們家卻光明多得眼花繚亂,能不能讓我過來晚上紡織,你分給我一些餘光,卻無損你自己一絲一毫,我可以每天替你們家掃掃地啥的。村長家的處女,想了想,覺得話也有理,就答應了。我甘茂,得罪於秦國,懼禍而遁逃,天下無所容身,如今困頓不堪,老婆孩子都不知在哪兒,以前積攢的家私,宜陽大戰都發給軍士們了,願請您借我一些餘光。”

這就是“借光”的來曆,翻譯成英語叫Excuse me。

蘇代就是好事之徒,少一事不如多一事,最愛攬事,沒事還要生事。於是進函穀關,到秦國,對秦國當權派魏冉說:“甘茂,非常人也,三代重臣,函穀關內外山川地形,他都了若指掌。他如果去齊國,對貴國可是不利啊!”

“那將奈何?”

“不如拿高官厚爵誆他回來,再軟禁住。”

於是蘇代拿著給甘茂的委任狀又跑去了齊國。這時候甘茂已在齊國了。齊宣王聽說甘茂被秦人再次聘為上卿,禁不住蘇代忽悠,也同階級聘他。甘茂就在齊國找到了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甘茂此人多智。他在秦國的時候,有楚國使臣來訪,談判時候咄咄逼人,理論水平極高,也有楚國使臣來訪,說話坑坑哧哧,糊塗絮叨。甘茂建議秦王說:“對於那些有能耐的來使,我們盡量拒絕他的要求,使他談判失敗,回國得不到重用。而那些荒謬使臣,我們偏答應他的要求,使他回去因功升官,在楚國當道,害死那些賢人!”

甘茂之智常如此,他的智商隔代遺傳給了他的孫子--大名鼎鼎的甘羅,十二歲即拜為秦國上卿。

[注釋1]隻有把鼎口倒扣著才能徹底舉起,孟說提拉的辦法,身體很容易失去重心而前傾。

§§第八章 揚子雄鱷(公元前307年-前2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