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4年(商鞅死後第四年),二十一歲的亞曆山大繼承父親遺誌,開始遠征波斯,他帶著三萬五千希臘聯軍,其中步兵以老爹創造的“馬其頓方陣”為主,騎兵以希臘帖撒裏亞騎兵為主,還有他最精銳的馬其頓近衛騎兵,從他所控製的希臘地區出發,東渡博斯普魯斯海峽,踏上亞洲的土地,開始進攻波斯(當時中國還沒有騎兵)。他如此酷愛遠征,以至於一直到死都沒有時間回到老家希臘。

這時的波斯帝國從北非埃及、西亞、中亞一直到南亞印度,縱橫一萬裏,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其廣袤的國土和四千萬人口,比當時的中國更盛大,財力資源豐富無比,這也是招致亞曆山大興兵遠征的原因。亞曆山大看中的就是它的財富。

波斯邊疆省份的三位總督,包括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駙馬,聯兵四萬人,迎戰亞曆山大。亞曆山大的馬其頓方陣如此堅強可怕,騎兵如此迅速凶猛,第一次衝鋒就把他們打得潰不成軍。亞曆山大親率近衛騎兵衝鋒,手刃兩位波斯總督,自己的頭盔和帽纓也被其中一位波斯總督的戰斧劈掉。另外一位波斯總督在亞曆山大身後偷襲時被亞曆山大的部將殺死。

在接下來的兩年裏,亞曆山大沒有急於向東進攻,而是揮師南下非洲,征服埃及(這裏也是波斯的殖民地)。埃及人因痛恨波斯人統治,痛痛快快地投降了亞曆山大,宣布亞曆山大為法老和阿蒙神之子。側翼安全了之後,亞曆山大才向東渡過底格裏斯河,與波斯主力會戰。

波斯皇帝大流士i世集結了一百萬步兵,四萬騎兵,兩百輛安裝了大鐮刀的戰車和十五頭大象,展開高拉美加會戰(當然這個步兵數據被誇大了,應該不會超過戰國時代經常動用的二三十萬規模)。為了方便戰車和騎兵衝擊,他還鏟平了高拉美加的地麵,決心在這裏拚死一戰。

亞曆山大的馬其頓、希臘士兵不到五萬人馬,其主體的軍容嚴整的“馬其頓方陣”是重裝步兵,是從從前的希臘方陣改良來的,士兵全身披掛著青銅頭盔、胸鎧和脛甲(護腿),手持盾牌、利劍和長矛,武器分量比波斯人手中的短劍要沉重得多。亞曆山大以自己的重裝步兵方陣居中,左右兩翼是輕裝步兵和騎兵,亞曆山大親自指揮右翼,以右翼首先發起進攻。

波斯人把大象和五十輛戰車又突出在最前方,騎兵放在第一線,步兵放在第二線,皇族部隊居中。左右兩翼都安排了突擊用的騎兵,另外左翼有五十輛戰車,右翼有一百輛戰車。

大流士命令左翼騎兵出動攻擊,迎戰亞曆山大的右翼攻擊部隊。大流士又擔心對方的右翼進攻部隊離開鏟平地域,會使戰車失去作用,就匆忙改命戰車衝向亞曆山大的中心步兵方陣,但被馬其頓方陣軍用標槍和弓箭打退,衝至方陣的戰車則被步兵方陣主動放至陣中,然後分割合殲。

波斯戰車進攻時,大流士又調近衛禦林軍騎兵再次攻擊馬其頓軍的右翼,導致波斯軍正麵薄弱。就在這時,亞曆山大看準敵陣中央出現的漏洞,親自率騎兵向波斯人的中軍衝鋒,步兵方陣也挺著長矛跟進。大流士三世大驚,眼看敵人接近自己的鼻子,居然轉身逃離戰場,其他二十四個部族看到皇帝逃跑,立刻大亂,騎兵、戰車和大象踐踏著步兵,爭相逃命,傷亡不計其數。馬其頓人從後麵趕殺過來,大獲全勝。

亞曆山大以僅僅傷亡數百人的代價,殲滅波斯軍十萬至三十萬不等。這場戰役發生在西亞兩河流域,亞曆山大乘勝南下奪取兩河流域的名城巴比倫,隨後又占領波斯都城蘇薩,摧毀大流士政權。他對波斯財富垂涎三尺的豔羨如願以償,擄掠的金銀和其他戰利品無數,光是用於馱運財寶回希臘的騾子大約就有兩萬頭,駱駝五千隻。

皇帝大流士三世在被追擊中遭到部將謀殺,波斯帝國土崩瓦解。波斯帝國是個曇花一現的、跨地域的、多民族捏合在一起的巨大怪物,根本就很難一心抗擊外侮。亞曆山大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前希臘人幾百年不能實現的願望,吞滅波斯帝國。作為歐洲人,他第一次在亞洲稱強。波斯滅亡了,但是波斯這個詞沒有消亡,一直到了漢唐時代,中國人還管中亞、西亞的外國人叫作波斯人。

接著,亞曆山大繼續東進,目標是波斯在南亞的殖民地--富庶的印度。亞曆山大一路攻毀堅城,還動用了高達一百五十英尺的攻城塔,最終占領了印度河流域,企圖進一步征服恒河流域。但是士兵們遠途苦戰已經九年,非常想家,被瘧疾毒蛇更是弄得疲憊不堪,拒絕繼續前進。亞曆山大於是從印度撤兵。這一年,中國的秦惠文君(太子駟,車裂商鞅的那位)已經在位第十四年,以張儀為相邦。如果亞曆山大全麵占領印度,繼續前進,經緬甸、雲南,就可以進入四川。他可以沿長江東去,遭遇楚懷王,或是翻秦嶺北上,與秦惠文君、張儀激戰。嗬嗬,到時候就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