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曾想放棄唱歌(1 / 3)

開演唱會的夢,林俊傑做了很久,初露端倪的那次,在2000年。彼時,他剛拿到海蝶音樂舉辦的第二屆《非常歌手訓練班》畢業證書,從7千人的報名隊伍中,被大海撈針般“淘”出,成為訓練班70人隊伍中的一員。

當時,沒有人知道,此後他會唱著一曲《江南》躥得如此之紅,否則,林俊傑不會有膽量,獨自擠進人山人海的張學友新加坡演唱會,大方地“偷師”。回憶起這段過往經曆,林俊傑語氣中仍是興奮:“學友大哥不斷載歌載舞,即便這樣,他的聲音從頭至尾都沒有太多變化,一直很好聽。當時,我覺得做歌手,一定要擁有屬於自己的舞台,和現場歌迷互動。所以,開演唱會算是我長久以來的一個夢想。”那場演唱會,花了林俊傑160元新幣,所獲得的鼓勵,卻大大超出票麵價值。

幸運也罷,不巧也罷,生活的節奏似乎總在預想之外。畢業後的林俊傑,一紙唱片公司合約擺在眼前,同學豔羨,獨他遲疑。歌手之路走得太快,太猛,“當時,我在新加坡剛高中畢業,本來打算出國讀書,結果,一下子打亂了計劃”。充當林俊傑的“談判專家”,和唱片公司“鬥智鬥勇”的是林爸爸,“那時候,爸爸常常去公司和老板開會,尋找各種機會說服他們,希望能讓我邊唱歌,邊出國讀書,我還曾想過,實在不行,隻能先把唱歌放一放。”

新加坡海蝶音樂的老板黃元成的一句話點醒了林俊傑:“你在創作方麵很有潛力,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林俊傑轉念一想,對啊,與其邊唱歌邊讀書,兩件事都可能做不好,不如集中精力做好一件。因為這句話,林俊傑把黃元成看作了一輩子的“伯樂”。

可這位伯樂,在林俊傑即將要在上海舉行首次演唱會的前夕,被傳因公司內部事變跳樓身亡。演唱會新聞發布會上,眾人追問究竟,林俊傑不語,目光投向身後同事。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出道好幾年的他已有了經驗。私下一對一采訪,記者小心地說出“黃元成”3個字,一旁的助手立刻提醒記者:點到為止!林俊傑慢慢蹦出幾個無關緊要的字:“他是第一個發掘我的人,我們的關係非常好。”再無多餘奉告。

因為要服兵役,盡管和同班同學阿杜同時簽約海蝶,林俊傑的發片期卻不得不延後,以至於兩人一同前往中國台灣地區發展時,師兄阿杜的知名度遠超過他。當時,他和阿杜住同一個宿舍,彼此知根知底,“阿杜在生活中比較幽默,很喜歡講笑話,非常可愛”。林俊傑告訴記者,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倆才真正意義上熟絡起來,之前上訓練班時,他對阿杜的印象就是“一個靦腆,很害羞,話不多的男生”。

那段在異鄉獨自打拚的時光,幸好有了阿杜的陪伴,才讓林俊傑回味起來,笑多於淚:“阿杜最愛吃泡麵,有時候,家裏的飲料、泡麵吃完了,他會讓我幫個忙,到樓下去買點回來,因為我比較空嘛。”說這話的林俊傑,讓人有些佩服。當年迅速走紅的師兄,如今聲名已在他之下,按常理他盡可以舍去這段“自嘲”,甚至壓根不提當年有些失意的生活,“那時候,我的一部分工作是幫阿杜做音樂,為他量身定做歌曲,我記得幫他寫過一首叫《小說》的歌,他還挺喜歡的。”

追根溯源林俊傑的音樂道路,不能不提到他的父母。林俊傑告訴記者,父親、母親都曾是新加坡某樂團的成員,兩人以音樂為媒走到了一起,並將之發揚光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當數做了歌手的兒子林俊傑。

可是上了年紀的父母雙親,是否能接受林俊傑的R&B曲風?林俊傑說,這不成問題,拉二胡的爸爸最喜歡他的《豆漿油條》,“我很希望為這首歌拍MV,因為是爸爸的最愛,他偏愛那種生活化,比較輕鬆的歌曲。”而林媽媽則更外向,毫不掩飾對兒子的歌曲的喜歡,甚至開口閉口都要哼一段,“媽媽很愛學我的歌,連我都沒想到,她最喜歡唱的一首居然是《就是我》,這首歌速度很快,她完全能跟得上”。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給爸爸一份意外的驚喜,2006年6月10日,“非常新加坡——就是俊傑2006世界巡回演唱會”首“戰”上海。在上海演唱會上,林俊傑考慮表演一段二胡獨奏,有工作人員打趣他,可以把爸媽一起拉上,組成一個樂隊,他笑說:不錯的建議,日後可以考慮。

“2006就是俊傑世界巡回演唱會”第二站,林俊傑唱回家鄉新加坡。回到家鄉林俊傑如魚得水,什麼都不想也不擔心,輕鬆開唱,表現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