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的名字挺好聽,又是忠心又是賢德。那這人是不是這樣呢?魏忠賢可以說得上是個大奸大惡之人,除了名字以外,跟“賢德”這兩個字沾不上邊兒。那魏忠賢長什麼模樣?大家看了曆史傳下來的他的圖片可能會奇怪,這人長得人模狗樣,儀表堂堂的,為什麼幹那麼多壞事?最奇怪的是,魏忠賢還有一把漂亮的胡子。太監哪來的胡子呢?這是畫師給他畫上去的。魏忠賢掌權的時候,是大明天啟皇帝明熹宗期間。這個時候民間判定帥哥有個標準,就是得有一把漂亮的胡子。那會兒魏忠賢權勢那麼大,畫師哪敢不給他畫胡子?魏忠賢不光有胡子還有兒子呢。太監哪兒來的兒子?幹兒子。當時,天啟皇帝的重臣裏有十個大臣拜魏忠賢當幹爹,有四十多個官員的兒子拜魏忠賢當幹爺爺。有的人說,魏忠賢是怎麼當上這個太監的呢?有個電視劇叫《三揭皇榜》,裏邊說魏忠賢吃白食挨打,最後立誌——我要改變我自己的人生。於是,他開始當太監,選擇了這麼一個“有前途”的事業。
那是不是這樣呢?說對了一半。曆史上真實的魏忠賢,選擇當太監確實和改變自己命運有關。魏忠賢原先是個混混兒,混混兒幹嗎呢?我給你舉個例子。比方說,我在這兒開了個飯店,他過來要錢來了。“你們幫幫我,我們活不下去了。”這老板說:“憑什麼你來要錢,我就給呢?”老板不給,他不馬上跟你鬧,等到你開業的這一天,他弄倆人在你門口打架。有人說:“說打架就打唄!”他不光打架,他身上帶點兒東西,比方說帶一個荷葉包,帶一個布包。這包裏裝什麼呢?他用布包到廁所裏先兜一下子,然後帶身上。倆人一打架,糞水橫飛。你想想這是開飯店呢還是開“糞店”呢?他把你買賣就攪和了。有人說這人饒不了他,混混兒的強項就是挨打。反正挨你打吧,最多把我大腿打折了,我要害之處都護著呢。你隻要打不死我,第二天我還來,在這兒躺著,我就要你買賣幹不成。有人說這不是無賴嗎?混混兒就是無賴。魏忠賢是個混混兒,可是他不想總這麼過,這天天挨揍有什麼意思。他想靠賭場發家,他後來拿錢去賭。他雖然是個無賴混混兒,但不是幹賭場的料。魏忠賢一賭就輸了。
他想,這種日子過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還不如進宮裏當太監呢。萬一皇上賞識我了,我就飛黃騰達了,就不是今天這個熊樣了。就這麼著,魏忠賢混到了宮裏。我在前麵說了太監有四個等級,頂級叫太監,往下是少監、監丞,最末一等是侍童。他進到裏邊從侍童幹起,給人家倒馬桶、刷盤子、刷碗。他就琢磨,我幹這到什麼年月是個頭兒?這個時候,他瞄上一個關鍵人物。這個關鍵人物是個宮女,叫客印月,是當時明朝天啟皇帝明熹宗的奶媽。
魏忠賢過這一道關過得非常順利,一下子他就抓住了宮裏邊權力鬥爭的要害:身邊得有皇上的人,能夠跟皇上之間通上信兒。客印月一向著他,魏忠賢就開始平步青雲,一點點做到皇上身邊的秉筆太監了。這個天啟皇帝很有意思,他從小沒怎麼讀書,可他有一項特長——會做木工活兒。沒事兒的時候,他在那榫卯、锛鑿斧鋸,經常領一幫小太監搞“自主創新”,做個小箱子小椅子,打個立櫃什麼的,魏忠賢故意把這東西給偷出來,拿到集市上賣去,叫的價比一般的家具要高出好幾倍。這說明明熹宗手藝還可以。然後魏忠賢派人買,不僅不還價還把價往高了抬。回來他跟皇上彙報,賣了一百多兩銀子,一般才賣十兩,您的這個高出十多倍,討皇上歡心。明熹宗不懂這個,覺得這魏忠賢看來是真對自己這個手藝讚賞有加,認為自己這東西是極品。後來,皇上讓魏忠賢替自己看奏章、批奏章,他自己做木匠活兒呢。說這朝政大事總得皇上點個頭吧。他有辦法,皇上正在那塊幹活兒呢,魏忠賢來了:“皇上,有這麼個事,兵部、戶部、吏部有多少漕銀,今日要從河南運到哪兒。皇上您看怎麼辦?”“你看著辦吧。”
他已經摸清楚這個皇上的愛好了,所以魏忠賢在當時權傾朝野,被稱為“九千歲”,勢力大得很。而且他也養了不少“義子”,如文臣方麵有“五虎”(崔呈秀,李夔龍,吳淳夫,倪文煥,田吉)、武臣方麵有“五彪”(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此外還有“十孩”、“四十孫”等。也就是說,他這個勢力大到有十個官員拜他當幹爹,四十多個官員的孩子拜他當幹爺爺。而且各地方還爭相給他建生祠。人活著的時候就給建祠堂,這為生祠。建生祠非得這人有莫大功德,要不然不能隨便建。那會兒,各地方為溜須拍馬,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開展了為魏忠賢立生祠的活動。
大家記不記得金庸先生寫的《碧血劍》中的主角袁承誌?袁承誌他爸爸袁崇煥當時是兵馬大元帥,後來被崇禎給淩遲冤死了。袁崇煥這麼有名的將領,也被逼著給魏忠賢立生祠。為什麼?不立不行啊,他這兒帶著兵,各項費用都要靠魏忠賢的一支筆批。如天啟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袁崇煥上奏折說:“廠臣魏忠賢功在社稷,海內之共見共聞。”所以當時有些忠臣也沒有辦法,也得對魏忠賢溜須拍馬。
大家看過《新龍門客棧》,看過《龍門飛甲》。《新龍門客棧》裏的那個明朝太監曹少卿是個大高手,《龍門飛甲》裏陳坤演的西廠公公雨化田也是武功高手。在我們想象中,明朝太監都是練《葵花寶典》的,魏忠賢也是大高手。實際不是,魏忠賢是混混兒,他什麼都不會。可是他可比那會武功的太監狠多了。你看會武功的殺個十個八個的頂天了,魏忠賢隨便改道聖旨就把忠良滿門都給滅了。魏忠賢那時候害的人多了去了;他先把後宮掃幹淨了,把張皇後給廢了。之後,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他開始跟朝廷當中的朋黨結交,他主要結交東林黨人。東林黨人有副對子大家都知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東林黨人是有這種憂患意識的;東林黨人在天啟皇帝執政初期的時候,控製了整個朝政大權。如葉向高是內閣首輔,趙南星是吏部尚書,還有孫慎行等,控製了當時明朝行政、人事、財政、軍事、外交、監察各個方麵的權力。魏忠賢決定和這夥人好好結交。他要把這個東林黨的勢力,跟自己在後宮的勢力連成一片。
但是話說回來了,魏忠賢是個什麼玩意兒?東林黨人都是讀書人,這些人本來就瞧不起混混兒魏忠賢,時間一長更對魏忠賢看不上眼。東林黨人說我們想讓皇上多理理朝政,當時吏部尚書趙南星——吏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部長——就跟魏忠賢說了,現在的皇上歲數還小,咱們各位大臣應當幫助皇上一點一點走上正道,不能天天陪皇上玩兒。這話說得很重,意思是你一個太監,你這樣做是要禍亂朝綱。魏忠賢非常警覺,心想這些掌握權力的人有朝一日要集體彈劾我啊。魏忠賢認為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於是利用各種各樣的名目,開始殘害東林黨人,一點點削弱東林黨人的勢力。最狠的是把當時的都副禦史楊漣弄死了。
楊漣是個大忠臣,也很長時間看不慣魏忠賢了。在天啟四年的時候,他在家裏熬了幾個通宵,把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狀寫得清清楚楚,告訴天啟皇帝,說如果不處置魏忠賢,將“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內,亦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請求天啟皇帝“大奮雷霆,集文武勳戚,敕刑部嚴訊,以正國法”。寫完了奏章,楊漣準備上奏。禦史的工作說白了就是收集民間的反映,有點兒類似現在的監察部門。這楊漣揣著奏章就進宮了,沒想到那天天啟皇帝罷朝不上朝——肯定在屋裏做木匠活兒呢。沒辦法,楊漣就托個太監把這個奏章轉上去。他哪想到奏章會跑到魏忠賢的手上。魏忠賢看了這封奏章後,設置各種各樣的圈套,找各種各樣證據,讓皇上處罰這楊漣,最後把楊漣罷了官,下了大獄了。這楊漣是怎麼死的?魏忠賢派親信把一根鐵釘釘入楊漣的腦袋裏,活活把他釘死了。這是明朝曆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大冤案。
所以,曆史上有種說法,說若不是魏忠賢在天啟皇帝這個時期禍亂朝綱的話,明朝不會亂成那樣。結果,崇禎皇帝上台沒法收場了,清兵入關勢如破竹。許多人說,清廷得感謝魏忠賢。其實對這個說法,現在有很多人不這麼看。因為這是傳統的看法。在過去,這個人要是好人那什麼事都好,這個人是壞蛋他什麼都王八蛋,其實你想想,你見到過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壞人嗎?最好的哥們兒他沒毛病嗎?最恨的那個人他沒有優點嗎?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把這人做的事仔細梳理。
魏忠賢權傾朝野不假,他這等於奪權,可是如果他在當政時一點好事兒不幹的話,他能混得下去嗎?就是說,魏忠賢怎麼禍亂朝綱,他得先維持大明的統治。這個江山倒了他從哪兒得好處?所以,他跟朝臣有一個利益趨同點,他也要保大明江山。在國防軍事一塊兒,魏忠賢不是個笨蛋,他在這一塊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熊廷弼就是其中典型。另外一個魏忠賢對經濟方麵不是一點兒也不懂。打開曆史課本,上麵說明朝中葉以後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開始有了,那個時候礦業、手工業已經發展得不錯了。好多人靠這個發家,農民日子過得普遍比較好。當時,萬曆皇帝,就是天啟皇帝他爺爺,覺得應該對礦業、手工業征稅,要不然稅都攤到農民身上,農民受不了。那時礦業很富,得向給他們征稅。沒想到遭到滿朝文武一致反對,因為這些礦業、手工業集團背後是文官的官僚集團在操縱的。萬曆皇帝臨死的時候就把這個礦業稅給取消了。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一個月就死了,接下來就是天啟皇帝。天啟皇帝時期是魏忠賢當政,魏忠賢就說不能再這麼幹,還得再收礦稅。把礦稅收上來了,相應地農業稅就降低了,農民的負擔減輕了,這樣農民就會好好過日子。所以,魏忠賢當時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堅持收礦稅,降低農民的稅。那個時候,農民確實多少得了點兒實惠。所以有人評價說:魏忠賢的主要目的是向大明帝國的中上階層收稅,所以他必然站在了市民階級和商人階級以及部分地主階級的對立麵。
所以你可以說魏忠賢時期很黑暗,簡直民不聊生,可奇怪的是,天啟皇帝的時期沒有農民起義。反而是崇禎皇帝上來後,廢除礦稅,增加農稅,最後民不聊生,高迎祥起義了、李自成起義了、張獻忠起義了,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有人說魏忠賢不是什麼都不懂,他對朝政的各個方麵有屬於自己的獨到認識。
當然,甭管是獨到不獨到,不管這個人是好還是壞,1627年8月,他最大的靠山明熹宗死了,然後崇禎皇帝上位。崇禎皇帝不比他哥哥好多少,但是恨魏忠賢恨之入骨。所以,在1627年11月6日,崇禎皇帝下令,你什麼都別說,反正你自己選擇怎麼死。最後魏忠賢在小旅館裏頭懸梁上吊死了。
現在分析曆史,往往有這種觀點:皇帝是好的,貪官是壞的,所以反貪官不反皇帝。說當朝皇帝聖明,就身邊的人混蛋。所以有人罵,哪個奸臣當道,哪個宦官不是東西,哪個娘娘哪個妃子紅顏禍水,其實這不公正。皇帝是掌握最高權力的人,他要辦正事,旁邊的人怎麼奸佞也禍亂不了朝綱。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掌握絕對權力的統治者出現問題了,才會出現這些奸臣當道的現象。所以我們最後說,魏忠賢雖是個大奸臣,但歸根結底明朝天下不是毀在他身上,而是毀在明朝那幾個混蛋皇帝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