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他總算脫離了北京什刹海體育運動學校,到香港發展了。按一般人的想法,這下子他可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李連傑應該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了吧?不是。到了香港,導演一看,李連傑就是有功夫。所以,當時李連傑拍的無非是《南北少林》《無敵小子》《少林小子》一類片子。從角色上來講,他延續了《少林寺》裏頭覺遠和尚的形象,無拘無束,情竇初開,功夫過硬。基本都是按《少林寺》的路子來打造的。

一次一次機械地重複,大家就看膩了。再一個,當時李連傑在香港拿的片酬不算少了。那個時候香港也雇大陸來的演員,但是給大陸來的演員的片酬是一天給3塊錢、5塊錢。香港的演員不同,演個死屍一天就給50塊錢,重要角色一天拿幾萬塊錢的也有。當時給李連傑的錢,是按香港演員的標準給的,但李連傑那時候挺仗義,說這可不行。他就跟這個製作方說了,這對我們的大陸演員太不公平了。那個時候香港管大陸來的叫“大圈仔”,這是帶有濃厚歧視性的一種稱呼,意思是大圈仔勞動力不值錢。結果李連傑帶頭罷演,可是罷演來罷演去,這些大陸演員找李連傑,不讓李連傑替他們出頭,說3塊錢一天他們也演,因為怎麼著也比那邊掙得多啊。這把李連傑弄個裏外不是人。所以,當時他拍了幾次《南北少林》這樣的片子之後,非常苦惱,一是片子本身沒有突破,二是跟香港演藝圈這些人交流不到一塊兒去。因為這件事,加上幾個電影的票房不佳,心灰意冷的李連傑索性遠走美國,開始了他長達數年教人打拳的教練生涯。

李連傑要是一直在美國,後來就不會有國際功夫巨星李連傑了。但數年之後,他碰上他生命當中的一個貴人。那時候香港武俠電影麵臨著改朝換代,原先那種機械的功夫片,情節很簡單,缺乏特技輔助的武俠電影走到了盡頭,新派武俠電影誕生了。新派武俠電影的鼻祖是誰?大家都知道,徐克。當時徐克正苦於手頭沒有演員,他設計了好多天馬行空的橋段,可是導演不能上去演去啊,徐克也不會功夫。他一打聽,李連傑跑到美國教拳去了。這個人才怎麼能被浪費呢?徐克馬上漂洋過海趕到美國,請李連傑回香港來演他的電影。當然,他的想法、誠意,再包括給的片酬,李連傑都是滿意的。徐克一下子把李連傑請回來了。請回來拍什麼呢?大家後來都看了——“黃飛鴻係列”。

在香港,黃飛鴻都被拍過一千多遍了,但是以往那些黃飛鴻,要麼比較呆板,要麼臉蛋長得漂亮,功夫不行。李連傑橫空出世,大家認可,這才是英俊瀟灑的黃飛鴻。徐克趁熱打鐵,又拍了《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係列,請李連傑演令狐衝。新派武俠電影和李連傑相得益彰,從那時候起,李連傑成了國際級功夫巨星。

當時,在香港,他的片酬比別人都高,僅在成龍一人之下。因為成龍在國際上已經有名氣了。到了這個地步,李連傑就跟嘉禾公司簽約,成了嘉禾公司的“搖錢樹”、“頂梁柱”。可是,在當時香港演藝圈,在這樣弱肉強食的一個圈子裏,李連傑也受欺負。怎麼受欺負呢?當時嘉禾公司怕他出名了,其他公司來搶,決定提前與李連傑續約,把他捆住。他們決定以原先那個價跟他續。咱們都知道,一個演員出名之後怎麼可能還按照原先的價簽呢?但是有合同在先,你就跑不了。為了能把李連傑留住,在拍《東方不敗》係列的時候,公司不把錢全部給李連傑,比方說片酬是1300萬元,公司先支付1000萬元,那300萬元先不給你,不給你結。之後跟你談,想拿錢就得接著跟我們再簽幾年合同。你要不簽呢,那300萬元就不給了。說白了這就是耍無賴。可是李連傑在那兒人單勢孤,也沒有辦法。當時李連傑正拍黃飛鴻的後一部《男兒當自強》,他被這事煩得不行。最後,李連傑說好,你那300萬元不給,《男兒當自強》我不拍了,我馬上就停了。

李連傑罷演《男兒當自強》的舉動並沒有引起電影公司的重視,相反,他們認為這個大陸來的家夥還是和以前一樣好對付。但是此一時彼一時,這回他們錯了。

李連傑倔脾氣上來了,立馬就把《男兒當自強》給停了。嘉禾公司當時沒在乎——反正這幾年我們跟大陸聯係也多了,接班人我們也有準備。他們找誰呢?找趙文卓。他們把趙文卓找來頂替李連傑拍《男兒當自強》,演這黃飛鴻。可是一拍之後不行,不光是觀眾,就連導演、攝像看著,都說趙文卓的感覺比李連傑差多了,根本拿不動黃飛鴻這樣的角色。這麼拍是完全失敗了!沒辦法了,嘉禾公司回過頭來又找李連傑,說趕緊把《男兒當自強》拍完了,我們那300萬元馬上就給,他們又把李連傑給請回來演這黃飛鴻。

李連傑憑著自己的本事站住了腳。當然,在跟嘉禾公司討價還價的時候,李連傑的經紀人蔡子明也功不可沒。他熟悉香港娛樂圈的一些規則和潛規則,幫助李連傑討價還價,李連傑對他也非常信任。這個事一結束,李連傑就跟嘉禾公司劃清了界限。蔡子明給李連傑出主意,說你總這麼幹不行,得有自己的特色,咱們得出有自己特色的全套產品。蔡子明說,我要想法讓你走上國際化路線。《新龍門客棧》就是為李連傑量身定做的。但是後來,《新龍門客棧》由梁家輝、林青霞、張曼玉出演,沒有李連傑什麼事。怎麼回事呢?《新龍門客棧》這個劇本,蔡子明給他聯係好了。為了製造轟動效應,甚至還準備好找萊塢巨星史泰龍跟李連傑打。而且史泰龍看了李連傑的片子後立刻說:好,這個人值得跟他搭檔。那邊都答應了,合同也基本簽完了。但在這個事成了之後——也就是在10個小時之後,蔡子明被槍殺。

好友蔡子明被槍殺之後,香港再無人敢幫他出頭。到現在為止,蔡子明被殺這個案子在香港也沒有破案,不知道誰殺的。幾乎可以肯定的是,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香港電影被黑社會所籠罩,很多黑社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控製演藝圈,控製演員。好多大的演藝公司背後都有黑社會的背景。當年曾誌偉、成龍、梅豔芳都曾經上街遊行過,抗議黑社會控製香港電影界。可以說,李連傑在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黑社會的一些阻撓。李連傑後來承認,那個時候他不得不接一些片子,違心地拍了好多爛片。蔡子明死了之後,李連傑跟嘉禾公司繼續談判,最後總算擺脫了嘉禾公司這些合同。擺脫了這些合同之後,李連傑的事業走上了一個上升通道。

我們這一節說的,不是李連傑成了名揚四海的功夫巨星後的那些輝煌的事,而是把李連傑成名到成為巨星的這個過程給大家介紹了一番。我想說的是,要想人前享樂,就得在背後遭罪,任何一個成名的巨星都不例外。這也應了中國一句老話:“你出了多大的名,可能就要遭多大的罪。”

周星馳、吳孟達反目之謎

香港電影圈裏有對黃金搭檔,是周星馳、吳孟達這兩個人。可以說大陸的電視觀眾和電影觀眾,關注這兩個人的時間已經非常長了。這兩個人從“同是天涯淪落人”開始,一直走到“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日子。然而在2004年他們反目為仇了。

周星馳拍攝的電影中有一個特點,就是說他很願意把現實當中發生的事,通過另類的表達方式在影片裏表達出來。電影裏一個看起來不經意的橋段,可能就是周星馳影射現實的道具。所以香港的演藝圈裏有句話,說周星馳是個容易記仇的人,不管誰對他不好,或者他遭受到哪些不公正的待遇,他都要以一種另類的方式來發泄報複。他跟吳孟達的關係,從默契、融洽、相知,到最後反目為仇,其實在他的片子裏都有一些反映。

周星馳是怎麼樣在片子裏反映一些現實問題的呢?先不說他倆人的恩怨,先說點兒別的。我們知道,雖然周星馳在那個時候年年是票房冠軍,像《賭俠》《賭聖》,或者《唐伯虎點秋香》都是香港的票房冠軍,但是周星馳一次香港的金像獎也沒得過,主流電影圈的人不認可周星馳。周星馳當時心裏非常氣憤,所以他後來拍電影就用一種另類的方式,表達了他這種氣憤之情。

大家可能看過電影《大內密探零零發》。“表情僵硬,動作浮誇。”這話是金像獎的評委形容周星馳的。周星馳拍《大內密探零零發》的時候已經是春風得意,由“星仔”轉換成“星爺”了,他這部在電影裏借這種話自嘲來發泄對金像獎評委的不滿。這是周星馳的一個特點:他記仇,睚眥必報。他過去遭受過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當他得誌的時候,他就要把這些事一點一點找回來。下麵我們說一下他跟吳孟達這些年的恩怨,在電影裏的反映,當然我們說前期是善意的,可能後期就是惡意的。

讓我們從吳孟達跟周星馳的這個交情說起。吳孟達比周星馳出道要早得多,他比周星馳大9歲。論出道時間,他要比周星馳早十多年。因為1973年的時候,吳孟達就考進了香港無線電視台藝員培訓班。那一批有趙雅芝和周潤發,他跟周潤發是同班同學。當時的吳孟達長得不像現在這樣,看看他以前的照片,還有那麼幾分英俊小生的味道。而且他在這個藝員培訓班裏比較有靈氣。比如說全班考試,吳孟達基本沒出過前五名,而周潤發經常在及格和不及格之間。論學業,當時吳孟達比周潤發好。所以畢業之後,吳孟達的演藝事業在無線電視台力推之下順風順水。在1979年的時候,他已經能夠演男二號了,就是在《楚留香傳奇》裏麵演楚留香那個好朋友胡鐵花,這是當年吳孟達塑造的一個很不錯的形象。但是人少年得誌的時候,往往不知道天高地厚。吳孟達是窮人家的孩子,拍了片子掙著錢了,不知道怎麼花了,他開始賭錢。在香港找賭場太容易了。1980年就一年的工夫,吳孟達債台高築,欠了30萬港幣的債。他要麵子,找哥們兒借錢來還債。他找到周潤發,那時候周潤發也不怎麼樣,但是開始嶄露頭角了,接了《上海灘》這樣的電視劇,有點兒錢。但是他不借給吳孟達,說像你這樣,我借給你你又賭去,我不把你害了嗎?這一不借,吳孟達山窮水盡了。沒辦法,他向香港的財政當局申請個人破產。無線電視台一看,我的藝人居然申請破產,這了得嗎?封殺他,不讓他演了。所以在周星馳電影裏,一說到吳孟達,往往把他落魄的那一段拿出來調侃。

為什麼周星馳這樣調侃吳孟達呢?因為每個人都曾有落魄的時候,而且雖然落魄了,但吳孟達有真本事,隻不過表麵上看起來跟個江湖騙子似的,跟很落魄的人似的,其實是很有能耐的。在這些片子裏麵,尤其是《少林足球》裏麵,他是以這種方式來調侃吳孟達的。那個時候,吳孟達跟周星馳倆人一下子就走近了,為什麼?因為周星馳混得也很差勁兒。當你混得很差勁兒的時候,跟你混得比較好的朋友,不願意往一塊兒走,差距太大有壓力。所以,當時他們兩人走得很近。盡管走得很近,盡管在片子裏周星馳也調侃自己那段不如意的日子,但是他調侃的方式不一樣。調侃吳孟達是一爛到底,見不到前途,這輩子是龍得趴著,是虎得臥著。可是周星馳不一樣,周星馳是有潛質的天才,一旦有機會就會乘龍上天。所以在好多片子裏邊周星馳都演這種角色,就是暫時落魄,而吳孟達則演那種一爛到底的角色。

跟吳孟達相比,周星馳的演藝生涯起步更加坎坷。在20世紀80年代初,也就是1982年的時候,周星馳要考無線電視台藝員培訓班。當時他拉著自己好朋友梁朝偉一起去考。那時他跟梁朝偉關係特別好,兩人都在電子配件廠打工。周星馳覺得自己一個人去不太好,拉梁朝偉拍個視頻。這視頻其實就是模仿李小龍演的陳真,結果無線電視藝員培訓班一看這段視頻,說,周星馳你回去吧,三個月以後等通知,然後把梁朝偉留下了。周星馳心裏這個別扭,後來費了挺大勁兒,上了無線電視台藝人培訓班的夜間部,就是咱們這邊說的夜大。周星馳上的不是正規的大學,是在利用業餘時間晚上來上課的,所以,他跟梁朝偉差一截兒。從那以後,周星馳的演藝生涯處處落後梁朝偉,梁朝偉就成了他的夢魘。比方說,兩個人畢業,同時走進演藝圈。當周星馳演“活道具”的時候,人家梁朝偉開始“跑龍套”了。什麼意思呢?“活道具”沒台詞,跟木樁差不多。1982年版的《天龍八部》裏演蕭峰的是梁家仁。那裏麵很多人指責蕭峰,你個契丹狗如何。這個時候蕭峰身邊有一個契丹武士站出來替蕭峰辯解,剛一抬手要說話,蕭峰一揚手,說你不要辯解。那個武士是誰呢?就是周星馳演的。他演這個“活道具”的時候,人家梁朝偉在天龍八部裏已經開始跑龍套了,演個小和尚。後來,周潤發演的那版在《蘇乞兒》裏,周星馳演村民,在外麵站著看,而那個時候,梁朝偉和主角米雪有段對話。

等到周星馳熬到演配角的時候,梁朝偉在《鹿鼎記》裏演韋小寶,演主角了。更滑稽的是,當時梁朝偉在無線電視台主持了個電視節目,叫《430穿梭機》,就是在古往今來之間穿梭,逗孩子玩兒的。等這個無線電視台把梁朝偉、苗僑偉、湯鎮業、黃日華、劉德華五個人捧為“無線五虎”的時候,就要把梁朝偉當大明星包裝,不讓他主持少兒節目了,而空下來的《430穿梭機》主持人就是周星馳。梁朝偉步步壓周星馳一個節點。所以,後來周星馳名氣那麼大了,隻跟梁朝偉合作了一部很小的片子。有很多人認為,周星馳這輩子心裏都是對梁朝偉很嫉妒的。那麼他跟吳孟達呢?

周星馳很落魄的時候,吳孟達當時混得也差。當時兩個人住對門,很容易就混一塊兒了。而這個過程當中,吳孟達算是過來人。他看著周星馳不開心,真是以關心小老弟的方式跟他聊。他開導周星馳,甚至有時候逗周星馳開心。周星馳給他講,這戲我覺得該怎麼演,想法往往很幼稚,吳孟達就鼓勵他,等於替他開心替他解悶。這一幕後來出現在周星馳的片子裏麵,他調侃了一下吳孟達。當時有個片子叫《無敵風火輪》,片中為了幫周星馳樹立信心,吳孟達不惜坑蒙拐騙地逗他樂,逗他玩兒。這一幕是當時兩個人感情的一種真實表現。

闖過了人生這道難關之後,周星馳、吳孟達迎來了合作的黃金季節。兩個人後來陸續合作了一些很好的片子。比方說《賭聖》《賭俠》,一下子得了票房冠軍,接下來的《九品芝麻官》係列火了,然後是《大話西遊》,兩個人在片中的配合達到了巔峰。兩個人配合最好的時候,也是周星馳登上個人事業巔峰的時候。但這時,一些不和諧因素出現了。跟周星馳合作的這些人都感到很痛苦,周星馳自我意識太強了。在這個片場裏,哪怕他不是導演,導演也得聽他的,攝像得聽他的,所有人都得聽他的,他說怎麼拍你必須怎麼拍,沒有二話。要霸道點兒也還行,問題是當別人跟他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周星馳拍桌子罵娘,說粗口,根本不尊重對方,張嘴就罵。所以跟他合作的人都覺得他人格上很扭曲。拍《少林足球》時,趙薇大小是個腕兒了,讓周星馳在片場給罵哭了。周星馳在這方麵很自我,不尊重人,給我們感覺是他過去受到很多屈辱,現在他要把失去的奪回來,再罵回來。所以他這一罵,好多人跟他反目為仇。比方說《大話西遊》的導演劉鎮偉,還有《國產淩淩漆》導演李力持都跟他分道揚鑣,不過分開時人家也沒說他什麼。他極為自我,性格上多少有點兒孤僻,你看他屏幕上很搞笑,但是生活當中很沉悶。

周星馳有的時候,自高自大到不拿合作夥伴當人。在大夥兒都倒戈的時候,說他這不好那不好,唯有吳孟達不說周星馳壞話,而且周星馳跟某些人有矛盾之後,需要再合作的時候,往往是吳孟達跟人打電話,他出來給周星馳善後。但是就是這種關係也有反目為仇的時候。2004年上映了一部周星馳很有名的片子《功夫》,大家可能都看過。這個《功夫》裏麵本來有吳孟達的。周星馳讓自己的助理給吳孟達打電話:“我要拍《功夫》,你得過來演。”吳孟達一聽很高興,跟自己經紀人說,這倆月你別給我安排什麼事,把我檔期留出來,我好去參演。可他等著等著沒信兒了。我們都知道,演員要出去跑場子參加活動,兩個月檔期空出來了沒事幹,這損失多大啊。吳孟達就打電話問怎麼回事,周星馳說沒你戲啊,沒通知你,那你就別來了。吳孟達可氣壞了,對著媒體開始講周星馳怎麼不好,兩個人反目為仇了。可是後來很奇怪,吳孟達對著媒體又“翻供”了,他說這事不怨周星馳,怨我。因為“非典”,我覺得行動不方便,我答應他了,後來沒去。所以,周星馳覺得我不仗義,倆人就掰了。

我想是這麼回事,吳孟達可能是有事要求周星馳,所以他在媒體麵前反過來說了。不過兩個人之間反目為仇,在當時看是早晚的事。這裏麵一定有兩個人脾氣不投、性格不合、周星馳自高自大吳孟達覺得難以容忍這樣的因素,這個事發生在2003到2004年間。其實往前倒退七八年,在《食神》這個片子裏麵,吳孟達和周星馳在片子裏這種關係,其實就已經預示著將來兩個人會走到這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