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金國寺(1 / 1)

人類從開始陷入智慧與愚昧矛盾衝突的困擾,就被無限未知的領域和無窮空間的奧秘所包圍。諸子百家的爭鳴,儒學道教的興起和佛教的漸次傳入,曆經社會生活的演繹,恢宏博大體係完整的釋儒道三教眾派彙流,通過浩瀚磅礴的文學經典,深邃辯證的哲學思想,經世致用的行為規範詮釋著宇宙、生命的意義,幫助人們認識智慧和愚蠢,科學分辨客觀世界的真實存在和逃避現實的癡迷與虛妄。但無論文明如何進步,人類總有解不完的宇宙之謎。正因如此,建寺立佛,築廟塑神,住持講經,修行進學,參禪悟道成為一種行善積德,尋求正果的普遍行為。清幽的深山古寺,喧囂的鬧市,輝煌的名勝廟宇緣此而生。

平魯的古寺廟相傳雲佛寺(今寺懷)創修年代久遠,為唐代寺院,早已毀於戰火,遺跡不存。在清代康乾盛世崇尚修廟建寺,敬俸神祇的社會背景下,曾先後創建和修葺了許多寺廟,其中有影響的寺廟有團城寺、龍泉寺、清泉寺、烏龍洞、千佛洞、三層洞、和尚壁等,後來都因戰爭和曆史原因毀壞。

金國寺為區域新建寺院,其宏偉的建築格局,精美的壁畫和塑像,正規的佛事活動已成為平魯地區一處極具特色的旅遊景區和一個典型的宗教活動場所,吸引著眾多的香客與遊人。

金國寺是平魯彰顯佛教文化藝術魅力,發掘佛教旅遊資源,弘揚佛法,啟智賜福,吸引廣大遊客前來觀光覽勝的重點景區之一。是邊塞風光、古戰場軍事文化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進金國寺是解讀今日平魯全麵繼承優秀的中華曆史遺產,全方位打造旅遊品牌的高品位驗證。在瀏覽寺院的信步中,感悟佛文化給人的超凡享受。你會進一步理解天人合一的無上境界。即使疲憊的身心也會在鍾鼓轟鳴中或繚繞的香煙裏舒展,精神就會為之依賴,進而產生希望的寄托。寺院位於井坪鎮井西路西段北側。原址為井西煤礦文化站。2001年,社會人士和當地佛教信徒籌資開始興建,逐年增修,曆時9年。現今已形成一處規模宏大,建築精美的旅遊景點和佛教活動場所。

寺院坐北向南,居於區域井坪西梁最高處,占地麵積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景觀有天王殿、念佛堂、露天觀音像、大雄寶殿、鼓樓、鍾樓、禪堂等。

山門與天王殿合二為一,殿深8米,寬12米,高9米。建築外觀紅牆碧瓦,飛簷鬥拱,簷角懸風鈴,叮當之聲不絕於耳,殿內雕梁畫棟,正中塑有彌勒佛、連台基通高3米,殿門東西兩側為哼哈二將和4.2米高的四大天王像。彌勒佛背後為仗劍站立的韋陀菩薩護法像。殿內四麵牆上,皆為大型壁畫,東西兩邊為觀音菩薩三十二應(變化)圖。南北為“無量壽經”圖,壁畫高達4米。佛祖與菩薩像皆栩栩如生,粉彩燦然,畫技高超,可謂“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穿過山門(天王殿)進入寺內前院,正麵是念佛堂。主建築為九間“八海”式石券窯洞。窯洞外麵罩以仿古磚瓦出簷,簷下置10柱穿廊。木刻雕工,粉彩描繪。進入殿堂,迎麵為鎏金佛像,東西兩側為東方三聖和西方三聖。與殿門相對的是院中5米高的塔式寶蓋香爐。

從念佛堂東西兩側過道可進入後院登上念佛堂殿頂。高10.8米的露天觀音像高高聳立於殿頂,玉淨瓶口之下即是承甘露而滋萬物,欣欣向榮的井坪。觀音像在藍天白雲映襯下端莊、慈悲、神聖。

觀音像西側為鼓樓、東側為鍾樓。鍾樓懸2.5噸重大鐵鍾,晨昏間鍾聲響起,聲聞四方。

念佛堂後為10根抱柱的大雄寶殿,建築高度為15米,長30米,殿內塑7米之高佛像三尊。中間為釋迦牟尼佛,兩邊各為彌勒佛和藥師佛,殿東西兩邊塑十八羅漢。

整座寺院建築依山取勢,布局別致,規模宏大。最為特別之處便是塑於念佛堂屋頂上高大的露天觀音,遠眺宛若自南海飄然而來,俯瞰萬民。城內居民不同方向都可遙看到高高在上的菩薩。

金國寺首次開光於2005年農曆9月15日,時為佛誕日,邀請五台山僧團前來舉行了開光儀式。寺院逢正月初一、十五香火旺盛;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為菩薩誕生日,期間香客信士往來朝拜,香火繚繞,佛教音樂、誦經聲不絕於耳。寺內住持一名、僧尼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