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之一(1 / 2)

楔子之一

新紀元1996年1月2日,紫煙殿,這座象征著東華最高行政機關的建築物,又一次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

麵對無數媒體記者的鏡頭,身著龍袍旗袍的貞英女帝麵帶高貴雅致的微笑,緩緩將發言台上的卷軸展開。作為東華女帝,她是東華文化的象征和代發言人,並沒有實權,隻是負責將議事閣的決定向世界宣布而已。她背後七個人所代表的集團和那座諫奏宮,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掌權者。

雖然已經事先猜到了他們的決定,但在看到卷軸上文字的時候,貞英漂亮的眸子還是忍不住顫了一下。她捧起卷軸,富有感染力的聲音緩緩響起:

“非常感謝國際社會對與東華就公海事件態度的關心。眾所周知,東華一直致力於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對於領土和資源的態度一直是‘非我所有,一毫莫取;我所有之,寸土必保”。未來,我們也會一直堅持著這個原則,不允許他人說三道四。這次公海上堪稱恐怖分子的行動絕非我國和百姓的意願,完全是將軍李錦的一己私欲。公海上發現的大量資源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東華從來沒有獨霸它的圖謀,一直建議共同開發,合作開發。李錦將軍的行為辜負了祖國和百姓的信任,我們一方麵正在努力取得與他的聯係,奉勸他懸崖勒馬,另一方麵已經派出特遣艦隊向巴勒斯海進發,以防備突發事件。”

貞英念完,穩住而從容地走下台,離開了會場。作為女帝,她表明國家態度的任務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集團發言人來麵對各國媒體的唇槍舌劍了。

發言人秦牧是一位神采奕奕、精明幹練的中年男子,他眼光掃過記者席,手一抬,說道:“b區三排6號,英格透鹿社記者。”

記者應聲站起,問道:“秦牧先生你好,剛剛女帝說公海上的暴行隻是李錦將軍的一己私欲,可是眾所周知的是,襲擊並劫持各國考察團的是整個第六特混艦隊,難道這2000名軍人都隻是為了將軍的私欲嗎?這實在很難相信不是東華整個國家在背後操作。”

秦牧微笑,聲音洪亮地回答道:“首先我要感謝這位記者問出這樣的問題,相信這也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軍人的天性是服從命令,而我們東華的軍人,是純粹的軍人。尤其是李錦這樣戰功赫赫,備受愛戴的老將,他的命令對艦隊士兵而言,毫不誇張的說,就是天命。集團與諫奏宮從未向李錦發出過任何一條與其行為有關聯的指令,完全是他自作主張。至於你們相不相信東華的立場,我想我們派出特遣艦隊的名字就已說明了一切。”

秦牧稍稍一停,他很享受各國記者和翻譯同時頓住的這種安靜,臉上是不可自抑製的自豪:“東華這次派出的特遣艦隊,是東華東海海軍第三艦隊,也就是敖通總司令一手組建,在外界廣為流傳的‘龍池’。”

現場的安靜頓時被打破,各種語言的議論響起,記者會的秩序也開始混亂,一位法蘭的女記者更是直接站起,直接用東華語義憤填膺地質問:“先是李錦的第六特混艦隊,現在又是這支‘龍池’,難道東華想為了那些資源對世界其他國家直接發動戰爭嗎?”

顯然,這位女記者的話極具煽動性,記者會變得更加混亂,吵鬧喧囂如集市。在網上關注著這場發言會的各國網民也全亂了套,一時間各種評論都有,但顯然東華人成為了眾矢之的。畢竟,平時這些人很難找到正當理由向一直壓他們一頭的東華人發泄積怨。

看著混亂的場麵,秦牧無奈地攤了攤手,看向坐在他身後的六個人。包括秦牧,他們七個人就是集團的代表發言人,是這個國家外交部舉足輕重的幾個人物。“老鄭,你來吧。”其中一名已經謝頂,五六十年紀模樣的人對旁邊的老人說道。

“恩。”老人應聲站起,與其他六個穿套裝留短發的不一樣,這名老人留著東華傳統的長發“盤龍卷”,蓄著花白及胸胡子,穿得也是非常端莊的東華長袍,看扮相是個相當老派的官員。

隻見他雙掌置於胸前,輕輕地一拍,明明隻有“啪”得一聲輕響,卻全場都聽見了。因為,此時的會場已經安靜地針落可聞,所有的記者,包括那位法蘭國的女記者也都安靜地乖乖坐好。

這名被喚作“老鄭”的老人環顧一周,便坐了下來,和之前一樣,與旁邊的五人一起繼續擺著撲克臉。

秦牧則繼續微笑,回答問題:“我想剛剛法蘭杏花社的記者並沒有真正去關注公海事件,也沒有認真聆聽貞英女帝的發言。東華再三強調,也再三證明,不是我們的,我們一分不要;是我們的,我們寸縷必保。李錦所劫持的考察團也包括了156名東華科研人員,我們比任何其他國家的人都要了解李錦,知道隻有像‘龍池’這樣的隊伍才有與其對話的分量。保衛自己公民的安全和利益,難道不是一個國家應盡的職責嗎?據我所知,包括法蘭在內的十二個國家也已經把艦隊開向了巴勒斯海,難道不也是出於這個目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