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夏天在墨筱涼看來來得似乎分外突然。
窗外的天空早已澄澈,大團小團體態輕盈的雲時而互相撕扯著難分難解,時而又四下分散各自漂泊,像極自由散漫的文人騷客的風骨。濯濯的南風自高空而來,回旋繾倦,倚勢而往,拂頰而過的刹那清涼舒爽。聊城遠方的山頭遠遠望去早已黛色一片。中央公園的湖心亭芙蓉也已綻放,綠肥紅瘦卻是風味充足。
滿季節的花紅柳綠,然而在剛經曆了不算驚心動魄也是勞心勞力的中考的墨筱涼來說,似乎春天還沒過夏天便來了。然而不管怎樣,隨著中考的塵埃落定,墨筱涼終於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假期――一個沒有書山題海,沒有奪命鬧鈴,亦沙場狼煙的清閑假期。想想過去不就歲月裏前往重點高中的浴血奮戰,墨筱涼就覺得周身寒意乍出。
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是結束,但,起碼休息好了才能重新開始。墨筱涼覺得自己應該乘著這次假期好好放鬆放鬆。這樣當苦寒的高中生涯到來之時,自己還有氣力應對,不致方寸大亂。雖然人生有很多事情是意料之外的,並不存在什麼先知,然而卻有辦法提前預測並準備――有備無患說的總是有道理可循的。
聊城是北方一處不大經名的小城,占地麵積很小,從地圖上一眼看去很難找到,大概指甲蓋一般大小。城中的建築很是古老落後,青石磚頭堆沏而成的小小方屋平地而立,簡單樸素。道路倒是很有現代風味,柏油瀝青塗抹的通道看起來很得人心。偶爾有高端車輛急急駛過,掀起飛塵一片,不一會兒也絕塵而去。
總而言之,聊城絕不是為多數人所歡喜的地方,因為太偏太小。但,它也絕對不是一個很多人都討厭的地方。
聊城不惹人討厭的地方在於它的兩大特點:一是城中之景。聊城的景雖不能說像名聲景色獨一無二遠近聞名,但是聊城的景致繁多,經常抱團出現。雖然不知道聊城為何這麼多細小的景物,但確實多出了名氣,很多人都說與其叫聊城中景不去叫景城方便的多。別的不說,這裏一到夏天草木皆開,花鳥魚蟲俱醒,夾帶三兩斜風,更是沁心。
二便是城外學府。聊城雖小不太知名,但距離聊城西南不遠有個聊市,聊市裏有個學校叫聊城一中,升學率很高且一直居高不下,不少學生、家長都久聞其名,紛紛來到聊城來一睹尊容,結果發現聊中不在此處,不免黯然。索性聊城滿城風景,在暑伏天裏待的甚是舒適,從此聊城名聲漸漸響起。
這裏淳樸自然,景色不錯。
墨筱涼作為一個正經八百的聊城人,如今褪盡繁瑣,沒有顧慮,隨心所欲地享受來自本土的嫻靜時光:看看張家園紅牆黃瓦,摸摸湖心亭釉色墩木,逗逗清潭池膽小蝌蚪。偶爾微風掠過,吹動鬢邊細碎的發絲,手中書卷也禁不住激動,乘著空烈烈做響。便沒來由的開心。
這樣的日子中,墨筱涼這裏走走,那裏瞧瞧,讀自己喜歡的文字,做自己歡喜的事情,沒有不願沒有強迫,閑庭信步度過大半夏日。
在深夏的陣陣蟬叫聲裏,墨筱涼辦好了入學聊城一中的手續。幾個月前成績出來的那天,墨筱涼並不意外自己進去聊城一中,似乎初中三年的時間裏也沒有想過其他的學校,一切都似乎是在順應自然規律一樣――也許自己的人生就是這樣。
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一路艱難到了聊中大門,目之所及,學生和家長早已擠成一片。手裏背上的東西全都擠地變了形,卻仍然不顧一切地往裏衝,家長總是擠在前頭,雖然要來讀書的不是他們。當下暑伏天將過未過,太陽的餘威仍不可小覷,學生家長額上都沁著厚厚的一層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