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鑄大錢(1 / 2)

李璟驚訝的看著李弘冀,他覺得好像不認識眼前這個兒子了。

李弘冀繼續說:“若壽州之戰時擊斃李重進、趙匡胤,潰散的肯定就是周軍了,我壽州還會陷落嗎?若楚州戰中擊斃柴榮,張彥卿還會死嗎?城內百姓還會被屠嗎?所以兒臣現在所做的就是想辦法提高唐軍的戰鬥力,能在開戰的初期就一鼓搗毀敵軍的中軍帳及首領,使敵軍潰敗或投降,盡量減少雙方將士的相互廝殺。所以兒臣需要時間,需要時間來發展基礎工業、兵器製造等來提高唐軍的戰鬥力。”

冀兒不是怯戰,而是想用最小的損失打敗對方。

李璟終於欣慰的點了點頭:“朕現在就下旨減賦兩成!”

李弘冀勸解父皇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唐以來,我大唐四分五裂,戰亂不斷,百業凋零,民不聊生。烈祖得國以來在宋相(宋齊丘)輔佐下,休兵罷戰,敦睦鄰國,同時結好契丹以牽製中原。我朝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鼓勵商業,國庫豐盈。父皇您繼位後開疆拓土沒有錯,隻是烈祖十幾年的息兵安民致使我朝軍事實力下降,雖說占據了建(今福建建甌)、汀(今福建長汀)、漳(今屬福建)三州,滅亡了閩國,卻未能兼並吳越。導致吳越倒向周朝廷陷我朝於極為不利的境地,其結果就是喪失淮南十四州並向周朝廷稱臣納貢。現在兒臣借兵士開挖石炭興辦鐵廠就是為了整體提升我朝國力,先使我朝立於不敗之地,然後伺機某圖中原,重振我大唐雄風。”

李弘冀說罷拿出了幾枚新鐵錢,這是他仿製後世硬幣用機床刻製的模板製作成衝床,趁薄鋼板紅熱時軋製出的幾個樣品。

這是韓熙載等人前來龍吉山鐵場視察時李弘冀突發的一個念頭——打造新幣。

由於南唐貨幣緊張,戶部侍郎韓熙載充鑄錢使監督打造新型鐵錢(《南唐書》:秋七月。鑄大錢。文曰永通泉貨。一當十,與舊錢並行,又鑄唐國通寶錢,二當開通錢之二)

新大錢跟以前的鐵錢、銅錢一樣的難看,而且因工藝簡陋,民間的私製仿製很難杜絕。李弘冀就跟韓熙載、馮延魯等人商議把鑄造大錢工藝改成鍛造衝壓,從而防止民間私鑄。

李弘冀按照人民幣鋼鏰式樣畫出各種幣額的草圖,找來畫匠畫出樣板,然後由工匠刻製出模板由鋼板衝壓,當然,樣品還是用鐵匠掄大錘的方式衝壓。

一文正麵是較大號的“1”和很小的“文”字,上麵120度圓弧分布“華夏銀號”四個小字,所有麵額硬幣的下方對應處均有著鑄造年份“959”,當然,李弘冀不能告訴他們說這是公元紀年,隻是簡單的說這是一種防偽方式,等下年鑄造時改成960年就行了。

所有麵額硬幣的左邊空餘處衝壓一5mm圓孔以方便串起來攜帶(銅錢上的方孔一方麵是方便串起來,另一方麵是鑄造完成後把幾十上百個銅錢用木條串起來,用鋼銼批量修整毛邊)。

背麵“壹文”兩字一樣大,均為凸紋,圓周還有細的一圈凸起,按當時的澆鑄法絕對不可能造出如此精細的硬幣。2文、5文、10文、50文、100文隻是略大一點,直徑從19mm到25mm,厚1.5-1.8mm(均參照後世硬幣式樣)。隻是色澤沒有後世不鏽鋼那樣明亮,但發亮的鐵灰色以及精細的做工仍比現在流行的鐵錢漂亮很多。

1000文一貫實在是不習慣,而且元用著就挺方便。

他在100文的背麵分兩行刻著“一圓”“壹佰文”。現銀緊缺李弘冀直接打消了鑄造銀幣的念頭,200文以上他采用微圓角的長方形硬幣,厚度按照後世一元硬幣均為1.85mm,他找來他看著最像、且比較慈祥的李昪和李璟畫像臨摹在模板上,200文為30×55mm,500文為37×65mm,上方“華夏銀行”,下方“200文”“500文”,左側“2圓”“伍圓”,右側為李璟頭像;背麵上方是拚音“huaxiayinhao”,下方“貳佰文”“伍佰文”左側“2圓”“伍圓”右側“貳圓”“伍圓”;因為他早就打算用拚音教學生認字了。

1000文44×75mm;1000文背麵為李昪頭像隻寫“壹仟文”“拾元”,不顯示一貫字樣;再大點兒的麵額等以後用銅、銀、金鑄造。

李璟看著到錢幣、特別是方形錢幣上邊自己和老爸的頭像驚訝不已,比現在流通的“大齊通寶”“大唐通寶”精致多了,民間作坊絕對偽造不了,基本上可以杜絕民間私自盜鑄錢幣:“再也不必為偽造錢幣煩心了!”

雖說上邊沒有大唐字樣,卻有自己和老爹的頭像,嘿,這回看誰還能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