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轉眼已是冬至。
原本還冷熱不定的天氣,從這天開始真正冷了起來,澤芸穿上了厚厚的棉衣,猶嫌不夠,不是縮在房裏不肯走動,就是窩在灶前烤火。
陸氏係著圍裙,正在灶前忙活,擀麵,調陷,包餃子!是了,古諺有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今日是冬至,可不就是得包餃子了麼?
話說冬至日吃餃子不凍耳朵,還是為了紀念曆史上的某個名醫。
某年冬季,名醫回鄉,看到鄉親們都麵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於是名醫便讓他的弟子們搭起醫棚,支起大鍋,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形狀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而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雖然說現在吃餃子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想吃隨時都可以,但陸氏一貫覺得包餃子麻煩,平日裏活計都做不完了,沒那閑工夫包餃子,所以澤芸倒真是難得吃上一回,一大早就在興奮了。
大白菜和三層豬肉全部剁碎拌勻,加適量鹽、酒、香油和薑末,沒有別的作料,也無須其他作料,稍稍醃製片刻,趁這個時間正好去和麵。
卻說和麵也有講究,可不是簡簡單單在麵粉裏加水就可以的了。
正確的和麵法,是要先將麵粉倒進盆裏,中間挖出一個凹槽,將水徐徐倒入,用筷子慢慢攪動。待水被麵粉吸幹時,用手反複搓拌麵,麵粉凝結成一片片的“雪花麵”;而後再朝上灑水,用手攪拌,使之成為一團一團的小疙瘩麵團,俗稱“葡萄麵”;將麵團勒成塊,用力粘去麵盆上沾著的殘麵糊,再用手蘸些水洗去手上的麵粉,使之落在葡萄麵上,便可將葡萄麵揉捏成光滑的麵菌了。
這樣子和麵,不僅幹淨利索,還可以達到“麵團光、麵盆光、手上光”的“三光”效果。
麵和好了,接下來陸氏便將麵團揉搓成細長條,用刀子切成小段,再用手掌根按成一個個扁平的小餅,之後便可以拿擀麵杖將小餅擀成薄薄的餃子皮。還得注意餃子皮要邊上薄中間厚,不然可包不住陷。
前麵工序都完成,陸氏便喊澤芸來包餃子了,反而趕李遠鵬去燒水。澤芸樂滋滋蹦躂過來,洗了手,跟陸立青和陸氏三人一道開始包餃子。
捏起薄薄的餃子皮攤在手掌心,用調羹舀了適量的餃子餡兒,小心放入餃子皮正中,然後先將兩邊中端粘合,再捏兩邊,最後由中間向兩邊輕輕一擠,一個元寶狀的餃子便包好了,舔著肚子立在桌上,好不可愛。
澤芸到現在也沒學會擀麵皮,可包餃子卻是一把好手。不僅餡料放的正好,包出來的餃子形狀也討喜,便是陸氏也誇她的。
陸立青顯然是新手,不僅手上動作慢,包出來的餃子形狀也不好看,不過都是自家人吃,倒沒人嫌棄。澤芸還打趣,要立青哥哥待會兒把難看的餃子都挑出來自己吃了。
陸立青卻不服氣道,“我包的餃子雖然難看了些,味道卻是分毫不差的。芸兒,你看,甚至肉餡還比你的多呢!”
澤芸刮刮臉,嘻嘻笑道,“立青哥哥好沒羞,餃子可不是陷多了就好,你看你包的餃子,肚子圓的都站不住啦,恐怕待會一下鍋就破了,可等不著盛出來吃呢!”
陸氏也笑著點頭,一邊指引陸立青,“恩,你的餡兒還應該再剔出來一些,這樣就剛好了。不然別說樣子不好看,你捏的時候老是捏著陷也不好啊。”
後頭燒火的李遠鵬此時也接過話頭,“大男人手上功夫哪裏比得過你們女人家!我看啊,包餃子的事兒你們來,立青還是來跟我一塊兒燒火吧!”
陸立青求之不得,急急便要逃開,被陸氏瞪了一眼,“什麼男人女人的,木工活再細的你們都做得,怎麼偏偏包個餃子就難為你們了?”說著又對李遠鵬嗔道,“你要偷懶便罷,也別找什麼好聽的借口!”
李遠鵬笑了笑,沒再說話,陸立青隻好硬著頭皮繼續包。還別說,包了十幾個餃子之後有了經驗,陸立青包的餃子果然也越來越有型了。
這時李遠鵬叫道“水開了!”陸氏連忙吆喝大家一起拿著包好的水餃投入鍋中。並順著攪拌了幾下,免得粘鍋,然後才重又蓋上鍋蓋,回來繼續包餃子。
煮餃子也不是一氣嗬成,中途得加兩次水。第一次水開了,需再加少許冷水,然後重新蓋上鍋蓋;第二次再加了水,等水重新開的時候,餃子必定也一個個浮了上來,便可以出鍋裝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