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縣埋伏於延綿數百裏群山的腹地之中,雖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但由於地方狹小,所以名不見經傳……
西蒙縣轄八個鄉鎮,但除了縣城以上的上水鄉與縣城以下的小竹鄉稍靠近縣城之外,其它六鄉鎮都離得比較遠,小到十幾公裏,大到六七十公裏,而且鄉鎮之下的村莊又大多是零零散散地分布於各個山頭山旮旯裏,在那個交通還不發達的九十年代初,山裏的老百姓要是想到縣城來一趟還真的是十分的不容易。
好在於改革開放,“要致富,先修路”的口號很快就在全國各地唱響。西蒙也一樣,一場轟轟烈烈的修路行動也在各山村展開。
離縣城足有七十公裏的上寮鄉原先也是不通公路的,且不說這裏的老百姓日常生活有多艱苦,就是鄉政府的工作人員到這裏上班,也要肩挑被鋪翻山越嶺而來,然後又要爬山涉水地下村開展工作,每行一步,靠的都是“11”號車,如此條件,讓每一位鄉鎮工作人員對這裏都是望而生畏,遠之還恐遠不及。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當地鄉村兩級幹部與群眾的積極努力下,經過五年的艱苦奮戰,上寮也終於建成了一條公路。雖然這條公路坡陡彎多而且狹窄,路麵也是崎嶇不平,但終歸也算是有一條公路了。
為了盡快解決山民的出行問題,縣政府與縣交通局協調,決定給上寮的鄉所在地通上班車,而且是每日上午與下午各一班。
任務下達給了運輸公司,客車分公司的領導經過研究之後,決定把開上午班的任務交給年輕力壯的司機吳福。把開下午班的任務交給有著二十多年駕駛經驗的老司機張海。首開時間定在五一國際勞動節。
因為路遠且路況不好,而且是首開,客車公司調出了車況最好的新車,縣政府、交通局與上寮鄉政府的領導也在五一節的早上趕到車站,為此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剪彩儀式。在一通震天的鞭炮聲過後,嶄新的客車披紅掛綠,在吳福的駕駛下徐徐地駛出了西蒙車站。
因為是首開,而且是早早地就貼出了公告,出於一種新鮮感,來坐這一趟車的人非常之多。車上的乘客,除了少數幾個是來西蒙辦事回去正好趕上的,其餘的大部分都是上寮裏麵在縣城工作的或者是打工的人員,都是因為自己的老家通車而特意趕來坐一坐,趁此放假的機會回去看看的。
客車在吳福的謹慎駕駛下,在崎嶇的道路上顛簸著,在彎彎的山道上繞來繞去。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爬行,終於來到一座山頂。從這裏開始,就將進入滿山青翠的竹林之中,而道路也是明顯的變得平坦了許多,這時候,吳福也覺得心裏輕鬆了許多,可以靠著座靠舒服一會了。
但這樣的舒服僅持續了一會。奇怪的是,行不多遠,霧霾便漸漸升起,而且越聚越濃,視線也越來越短,到後來隻有十來米的距離了。
看不到前方的狀況,見不著上下左右的東西,汽車就像是進入了一個無邊的幻境之中。這時候的吳福,不得不放慢速度,集中全部精力小心翼翼地把持著方向盤,一點一點地前行。
突然,隻聽得“叭”的一聲,車前好像有什麼東西掉落,讓吳福的心髒猛地一跳。下意識的反映,他的右腳快速地踩住了刹車,整車乘客的身子都不由自主地前傾後仰晃動了一下。
客車在濃重的霧霾裏停了下來。他仔細地看了看車前的道路,並未發現有什麼東西。眼睛又不由自主地瞟了瞟道路上下能看得見的地方,也同樣沒有異常。於是就打開車門,人也跳到路上,前後左右仔細地巡查了一遍,仍然沒發現有什麼東西,不由得在心裏罵了聲“見鬼”,便重新上車,將檔位掛了進去,客車繼續前行。可是,僅僅是繞過一個不足百米的小山凸,在進入到又一個小山坳的時候,他又聽到“叭”的一聲巨響,而且聲音就發自車前,以至於讓他整個人都在座位上蹦了起來。又是一個急刹車,客車的慣性,讓整車的人都重重地碰到前排的座位上。
驚魂未定的吳福,再次看了看車前以及左右方,同樣沒有發現任何東西,感覺奇怪,馬上拉上手刹,又從車上跳了下來。仔細地查看了車前車後那些在車上看不見的盲區,仍然沒有發現異常情況,不由地皺了皺眉頭,眼睛瞟了一下路後的山上,重又回到車上。
這時候,車上有乘客問他:“師傅,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