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最大的難點(2 / 2)

……

商海微電子公司。

來到這家公司調研的陳今,看到麵前的這台納米超分辨光刻機,聽了該公司的老總張昱明的介紹後。

“你這麼好的設備,不能用於芯片的製造,為什麼不能?”

陳今皺著眉頭,這太可惜了吧。

“不是不能,而是太慢!我們想了各種辦法提高它的曝光效率,但曝光一張影刻,依然需要五的時間,效率是傳統光刻幾萬分之一,這完全抵消了我們的成本優勢,隻適合給一些較規模的市場,比如軍用芯片、光學器件、高精密光柵、光子晶體陣列等等,這些領域我們的超分辨光刻機賣了好幾十台。”

“但大規模的芯片製造,隻能老老實實地發展傳統光刻。”

張昱明搖著頭道。

目前商微電子的10n光刻機,走的就是19n光源浸沒式光刻路線,但製造成本太高,沒有市場競爭力,又麵臨著ASL的專利壁壘,故而沒有推向市場。

EUV光刻方麵,商微電子與國內很多機構合作,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也麵臨專利方麵的問題。

很多高精尖設備,不是Z國人打破不了壟斷,而是專利壁壘擋在了那裏。

“你們有沒有辦法加快它的曝光效率,趕上傳統光刻機呢?”

陳今問道,他覺得超分辨光刻這條路線,真的可以繼續走下去,應用於大規模芯片製造。

“辦法有!但實現太難了,以現有的技術,幾乎不可能實現。”

“你先你的辦法。”

“增加‘筆’的數量,就是把光刻鏡頭做!在手指頭大的光刻鏡頭內,集成1萬個微型鏡頭,讓這些微型鏡頭同時參與工作,完成集成電路的影刻。”

張昱明搖著頭,見陳今聽得一臉認真,不得不繼續道:“芯片內部的結構並不是非常複雜,每個die都是一樣的構造,每個晶體管也是相同的,一萬個微型鏡頭,同步完成一樣的工作,可大大加快超分辨光刻的效率。”

“甚至如果能做出這樣的光刻鏡頭,我們可以在一台超分辨光刻設備內,集成十組、一百組光刻鏡頭,在直徑超過100英寸的晶圓上進行光刻,10萬、100萬個的微型鏡頭同時工作,整體光刻效率,甚至遠遠超過傳統光刻機!”

“但……太難了,以現有的工業製造能力,生產出那樣的光刻鏡頭,至少得等到0年以後。”

問題是二十年後,隨著工業技術的提高,傳統光刻機的造價也降下去了,超分辨光刻還是不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條路,前景雖好,卻注定成不了一條光明大道。

“所以,主要隻是一個光刻鏡頭的問題,對麼?”

陳今眼裏閃爍亮光道。

“是的,主要的難點就是鏡頭。”

“好辦,鏡頭好辦……星海科技,有辦法提供你所的這種鏡頭。”陳今道。

張昱明正點著頭。

突然卡了一下。

扭過頭看著陳今,一臉呆愕!

喃喃問道:“陳總你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