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平
經濟類圖書的出版,如同其他書一樣,同樣要經過組稿、編輯、發行等一係列環節,同時,它又有不同於其他書的特點,決定了經濟類圖書出版的特殊性。以下談談我對經濟類圖書出版的一些思考,希望能拋磚引玉,繁榮經濟類圖書的出版。
一、經濟類圖書的組稿
1.關注經濟熱點,滿足讀者需求
經濟類圖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係更為緊密,對整個經濟形勢的變化更敏感。這就要求編輯站在經濟生活的前沿陣地,隨時捕捉熱點,及時組織一些前沿選題,滿足人們現實生活所需。如中國麵臨入世問題而產生的一係列入世書:《中國入世衝刺與避險求強對策》、《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什麼》、《中國麵臨衝擊》、《與狼共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中國》等。又如新中國成立50年時產生的獻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新中國經濟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經濟史》、“新中國經濟思想史叢書”、《新中國經濟五十年》和《中國投資建設五十年》、《論中國經濟五十年》等。這些書都緊扣時代主題,解決了某些困惑或提供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很受大眾歡迎。
針對這種情況,編輯在組稿中也應緊扣著經濟工作的重點,為經濟建設服務。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是我們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前進的一年。2006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第一,務必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第二,務必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有良好開端。第三,務必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結構調整上取得明顯進展。第四,務必在節能降耗、轉變增長方式上取得顯著成效。第五,務必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第六,務必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上邁出新步伐。編輯要在這幾方麵著眼組織選題。真正及時為大眾提供所需的精神食糧。如可以組織一些新農村建設方麵的選題等。
2.穩定作者隊伍,擴大作者群體
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有一支穩定的作者隊伍,是出好書的必備條件,但要穩定作者隊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①製定有關政策,調動作者寫稿和宣傳的積極性。比如,采用版稅製付酬,使圖書銷量與作者收入緊密聯係,書寫得好,銷售好,作者稿酬也高。②精心策劃選題,對作者實行引導。確定好選題後,要將選題的意圖與作者很好地溝通,使作者能更好地貫徹體現選題。美國著名編輯家韋克斯曼說,編輯可以激發作者原本已有的才華。可見,編輯對作者的影響之重要。③創辦品牌出版社,擴大影響力,以穩定已有的作者隊伍。家有梧桐樹,招得鳳凰來。比如,山西經濟出版社開發了一套“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文叢”,引來許多經濟學家,都想加入其中。由此團結了一批經濟學家。為開發其他書奠定了良好的作者基礎。④開辟稿件源頭活水,建設高素質的作者隊伍。一方麵要抓某一領域的頂尖作者,另一方麵要培養一些有潛力的作者。要不斷擴大作者群體,為作者隊伍補充新鮮血液。
3.注重市場調查,形式與內容俱佳
市場調查是做好工作的基礎,有了基礎,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不會盲無目的。
根據市場調查的結果,可以分析、預測今後一段時間裏讀者的閱讀傾向和市場走勢,策劃出引導讀者、引導市場、具有開拓性的圖書。經濟生活的熱點隨時在變,人們隨之轉移著自己的關注點,走進群眾中,傾聽他們的聲音,為他們答疑解惑,為他們提供所需。比如,在旅遊經濟成為新興熱點的情況下,山西經濟出版社組織了一批旅遊書,為遊客提供了很好的導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