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四”時而動(2 / 3)

項目要適宜

夏季受烈日的影響,許多項目就不太適宜。選擇室內運動可以保護皮膚不受傷害,夏季最好的運動是遊泳,鍛煉的同時還有降溫作用。其他如健身操、瑜珈以及機械鍛煉等都是不錯的室內運動健身項目。早晚日照不是很強的時候,一些適量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散步、網球、騎車等對健康也是很有益的。戶外運動尤其要預防吹冷風患感冒,注意防曬,運動前最好塗上防曬霜。

飲食要合理

溫的淡鹽水是運動後最好的飲料。劇烈運動後很多人喝冷飲,但過多的冷飲會使機體突然性的內冷外熱而失去平衡,影響健康。如果外出健身,最好自己帶水,不斷地少量飲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飲水,切忌狂飲。因為狂飲對胃有很大的刺激,而且當飲水超過1000毫升時,就會通過身體調節機製,造成水利尿,反而造成水分的流失。另外,據研究顯示,人體大量運動後,100~150克的葡萄糖可以補充運動中熱能的消耗,預防脂肪肝,並且可以恢複血糖水平、加速消除血乳酸。

降溫要科學

鍛煉後全身各組織器官新陳代謝增加,皮膚中的毛細血管大量擴張以利餘熱散發,此時不宜馬上洗冷水澡或吹電風扇,因為毛細血管馬上收縮及汗腺遇冷關閉,會使人感到更熱不可耐,並易患傷風感冒等疾病。

避免陽光直射

夏季每天上午11時到下午4時是紫外線、紅外線最強的時候。過強的紫外線可造成皮膚和眼睛的損傷,並可致皮膚癌。而長時間照射紅外線,可使顱內溫度上升,腦膜出現炎症,發生日射病。因此應盡量避免在陽光最強的時候在室外運動,更不可光著上身運動。

三、秋季

秋季天高氣爽,戶外湛藍的天空和習習秋風都讓人有到外麵活動活動筋骨的想法。的確,抓住秋天好好鍛煉一下身體,對迎接嚴冬的考驗是非常有必要的,不過要是沒有掌握正確的鍛煉原則,在鍛煉中傷了自己,恐怕是事倍功半,因此特別提醒你,鍛煉也要講方法。

注意衣著防止感冒

秋季和夏季不同,清晨的氣溫已經開始有些低了,鍛煉時一般出汗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涼感冒的危險。所以,千萬不能一起床就穿著單衣到戶外去活動,而要給身體一個適應的時間。尤其是老人,在早晨醒來後不要馬上起床,因為老年人椎間盤鬆弛,突然由臥位變為立位可能會發生扭傷腰背部的現象,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的老人起床更要小心,可以在床上伸伸懶腰,舒展一下關節,稍休息一會兒再下床。

秋季鍛煉時切忌“耍單兒”,不熱身就背心短褲上陣,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也容易傷風感冒,應該盡量避免。

及時補水防止秋燥

從潮濕悶熱的夏季進入秋天,一下子氣候幹燥起來,溫度也降低不少,人體內容易積一些燥熱,而且秋季空氣中濕度減少,容易引起咽喉幹燥、口舌少津、嘴唇幹裂、鼻子出血、大便幹燥等症狀。再加上運動時喪失的水分會加重人體缺乏水分的反應,所以,運動後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梨、蘋果、乳類、芝麻、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或是平時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湯等食物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如果運動量較大,出汗過多,可在開水中加少量食鹽,以維持體內酸堿平衡,有條件的可以喝一些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防止肌肉出現痙攣。

做好準備防止拉傷

對於任何一種運動來說,準備活動都是必須的,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係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鍛煉前若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鍛煉反而成了一種傷害。

運動保護預防損傷

由於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開始下降的環境中容易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每次運動中也要注意運動的方法,除了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外,運動的幅度、強度都要重視,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