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下)(1 / 2)

舞台一片漆黑,驀得,一陣琵琶模擬的鼓聲傳出。一束光打在了演奏琵琶之人的身上。

那人身著一件火紅色的紗裙,那層層疊疊的薄紗,儼然是花上那層層疊疊的花瓣。

頭發高高盤起,隻留下幾縷垂在肩頭。一朵紫紅色的牡丹纏繞發間。

這鼓聲,是不同於那戰場之上的鼓聲一般聲聲震心。那是醇和而溫馨的江樓暮鼓。

接著,是以簫管和琵琶吟唱出主題旋律,為眾人打開了一個純淨的夢和月華的世界。

而隨著簫聲的漸起,舞台上的燈火開始亮了起來。

人們的視線開始從琵琶演奏者分散到其他人的身上。

舞台上,背景的紗換成了溫暖的橙色,布滿了大半個舞台。在紗簾中央,有著三人在演奏著。

演奏琵琶的,自然是牡丹仙子——墨魁。雖是青樓女,卻渾身散發著高貴的氣息。

琵琶的左邊,是一台古箏。演奏者是菡萏。依舊穿著粉色的紗裙,式樣簡單,卻滿是清新的感覺。肩上繡著一朵半開的蓮花。頭發盤成蓮花狀的發髻。無不宣告著這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蓮。

琵琶的右邊,站著一位青衣男子。一身儒袍勾勒出清瘦但絕不單薄的身體。手持著碧綠色的洞簫,微閉著雙眼吹著那優美的旋律。如玉的臉如玉的神情讓眾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正當人們暗暗讚歎台上之人時,一個聲音勾去了他們的聽覺和他們的魂魄。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紗簾後麵,緩緩的走出一個身影。

那是換了衣服後的陌筠。

她隻是換上了一件做工精細的傳統紗裙,並沒有驚豔眾人的眼球。

隻因這一次,她要驚豔的,是他們的聽覺。

陌筠明白,現代的東西雖然夠新鮮,但還是有些人會接受不了舞曲以及太直白的歌詞。

這首《春江花月夜》便是為了征服那些傳統之人。

“……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

陌筠的聲音不似之前唱舞娘時一般充滿了力度和節奏感。而是變得婉轉綿長,像是月光下的一汪湖水般幹淨透明。

音樂隨著時間推移,但見日落月升,夜色逐漸朦朧。夕陽、落霞、明月,造物鋪陳出奢華的色彩,映著灩瀲波光傾泄東流。四段旋律就像長鏡頭,由遠而近、由宏觀而細節、由抽象而細膩,漸漸將旋律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