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電力工業計劃管理
第一節社會主義企業實行計劃管理的必要性
一、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製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製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個科學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也為計劃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這個理論消除了把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看成是互相排斥的傳統看法,同時指出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結合的必然性。
(一)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是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礎的、有計劃發展國民經濟的社會經濟製度。在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製基礎上,國家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從國民經濟的實際出發,製定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使整個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有計劃地進行。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個生產部門按比例地分配,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求得社會生產和需要之間的平衡,促使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目的是有計劃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實行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於資本主義製度的一個基本特征。實行計劃經濟要貫徹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原則,自覺地按價值規律辦事,使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很好地結合起來,使社會主義經濟既要集中統一,又要搞活。
(二)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是商品生產和商品關係的總和。商品經濟是一個曆史範疇,它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即原始公社末期產生,也將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即共產主義高級階段而消亡。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條件是社會分工和不同所有製的存在。在社會主義製度下,仍然存在著商品經濟。它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製的基礎上的商品經濟,它是為發展國民經濟,,為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服務的。
(三)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社會主義經濟既是商品經濟,價值規律必然存在並發生作用,但這個作用範圍是受到限製的。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生產某種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商品交換要以價值為基礎進行等價交換社會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所投入的總勞動量應和社會對這種產品的需要量相一致。
二、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主要特征
(一)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製基礎上的商品經濟;
(二)在社會實行有計劃生產的商品經濟;
(三)以滿足全體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為目的的商品經濟;
(四)商品關係的範圍受到一定限製的商品經濟;
(五)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全體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商品經濟。
三、計劃和計劃管理
(一)計劃對未來事件、工作、生產的預計和籌劃,是進行未來生產和工作的尺度、準則和目標。
(二)計劃管理
國家的計劃管理是通過國民經濟計劃的製定和執行,組織協調社會生產、分配、交換、消費諸方麵的活動和關係,保證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所以必需進行計劃管理。計劃是指導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據。而計劃管理是社會主義製度下經濟和社會發展管理係統的中心環節,通過計劃管理把計劃經濟和商品經濟很好地結合起來。在計劃管理中除要遵循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外,還要充分發揮價值規律的作用,運用價格、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杆引導企業實現國家計劃要求和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