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睡去,到天明起來,見老僧與玄朗都不見了。忙著小內侍出來問,門上道:"才出去未久。"內侍回覆,即著他飛馬去趕,一路問出彰義門來,見二人緩步在前,小內侍喊道:"二位師父!魏祖爺有請。"二人哪裏理他,昂然緩步而走,止隔有數十步遠,即再也趕不上。將趕到蘆溝橋,小內侍喊聲愈急。
玄朗回頭道:"我們不回去了,有個帖兒你帶回去與你爺罷!"向袖中取出個封袋來,放在橋石柱上。內侍趕到取起,再看二人,早已不見了。隻得將帖兒拿回稟覆。
忠賢叫人拆開,讀與他聽,上寫道:掀天聲勢倚冰山,破卻從前好麵顏;回首阜安山下路,霜華滿地菊斑斑。
忠賢聽了,不解其意,喚李永貞來看,也不解。隨將夜來之事說了一遍,永貞道:"此無非幻術惑人,有甚應驗,不必理他。"眾幹兒子都來問候,永貞道:"不可外傳,且置酒為爺解悶。"眾人坐下飲酒。
忽傳進薊州邊報來,忠賢道:"邊上那些官兒,不以邊防為事,專一虛報軍情,冒銷錢糧,我要自去查查。"那些管家們也都想要去抓錢,遂極力撮弄他。李永貞等也不敢拂他之意。
隨即上本,把內事托與李永貞,外事交與崔呈秀,"凡一應本章,等得的,候我回來批發,緊要的飛送軍前。"吩咐已定,擇日起馬。先是客巴巴,後是眾幹兒,都到私宅餞行。又送許多下程。忠賢帶了許多金帛等,以備中途賞犒。至日辭過,帶了三千忠勇軍出皇城來,浩浩蕩蕩,好生威武。但見一路上:幹矛耀日,戈戟凝霜。風飄飄旌旗弄影,彩雲中萬千條怒蟒蟠身;錦團團幢蓋高擎,碧漢中百十隊翔鸞振羽。黃旄白鉞,微茫浮白,依稀陸地潮生,紫驥黃騮。燦爛成花,仿佛空山雲擁。叉刀手、圍子手、劊子手,對對錦衣花帽,都帶殺人心;旗牌官、督陣官、中軍官,個個金甲紅袍,盡挾圖財意。惟幄前列一對兵符賜劍,果然似上帝親臨;寶車邊擺許多玉節金瓜,何異君王駕出。
五城兵馬司已預督人清道,提督街道的錦衣官早差人打掃,令軍士把守各胡同,擺開圍子,連蒼蠅也飛不過一個去。那兩邊擺著明盔亮甲的軍士,擎著旗幡劍戟,後盡是些開道指揮,或大帽曳縷,或戎裝披掛。轎前馬上擺著些捧旗牌、印劍蟒衣玉帶的太監,轎邊圍繞的是忠勇營的頭目。一路上把個魏忠賢圍得總看不見。
才出了城,便有內閣來餞行,其餘文武各官俱排班相送,打躬的、跪的、叩頭的,足擺有十餘裏。至於各省督撫,直送過境方回。崔、田眾義子並彪、虎等,俱送到五十裏外。一路來遠省撫按都差官遠接,自己在郭外相候。提鎮等都是戎裝,與司道等俱在交界地方迎接。忠賢吩咐道:"隨從的軍士皆是本監自行犒賞,上下一概不用供給。"那些地方官怕親隨等講是非,雖說不收供給,卻都暗地送禮。這些人還爭多嫌少,忠賢雖不收下程,卻不敢不預備。又恐他一時要用,隻等過了這處,那處才脫得幹係。到一處,不過閱一閱兵,看看城池,查點錢糧虧空,卻又被那些官員奉承得無處生波。那些掌家都撈飽了財物,俱作不起威福來,隻增了許多接見各官的儀注。
一日,行至黃花鎮喜峰口,夜不收來報,口外墩台狼煙忽起,恐有兵至,忠賢即著守將出戰,他也領著忠勇軍士上城觀看。等了兩日,不見兵到,俱各懈怠。到了第三日午後,忽見山坡下塵頭飛起,擁出一簇人來,一個個:豹皮裁磕額,犁尾綴紅纓。畫鼓咚咚響,旗幡對對迎。
絨繩牽白犬,犍背架蒼鷹。短箭壺中插,雕弓手內擎。
鋼叉渾似雪,匕首利如銀。扢撻齊眉棍,閻王叩子繩。
獐貓渾喪膽,狐兔盡藏形。
那些人約有二三百個,俱是口外良民,專以打獵為生,官府也不禁他。凡上司要野味,都向他們要。那忠勇軍隻當是敵人,便一聲炮響,殺下關來。眾獵戶不知何故,一則手無大兵器,二者不敢抗拒官兵,都四散逃走,走得快的逃了性命,走得緩的白送性命。殺死有五六十人,齊上關來獻功。忠賢大喜,重加賞賜,具本奏捷。時人有詩曰:無端生事害良民,贏得功勳誑帝庭;可惜含冤邊外骨,年年濺血灑長城。
忠賢自欽建此奇功,乘興而返,下令班師回朝。一路所過地方。不知花費多少銀錢。這才是:高牙大纛向邊陲,無數衣冠拜路衢;有石燕然誰與勒,空教將士困馳驅。
大軍所至,雞犬皆殃。忠賢雖禁止部下,背地裏何能禁得許多?雖說不用夫馬供應,其實部下俱折錢上腰,豈不是生事擾民?才一到京,早有大小文武官員排班迎接,隻見:左擺著師濟文臣,角帶素衣屯紫霧;右列著猙獰武將,錦袍金甲繞層雲。跪的跪、伏者伏,渾如乞乳羝羊;揖者揖,躬的躬,好似舒腰猛虎。呈手本紙飛似雪,聽班聲響震如雷。隻疑巡獰駕初回,除卻六飛渾不似。
那班幹兒子又獻謏具章詞以迎文曰:恭惟總督軍務上公魏:負出世之高材,抱超凡之絕藝,以聖賢之德,專將相之權。
時因小醜跳梁,遂率六軍征討,陳思遠慮,後殿前驅。陣方布於疆場,虜已落於陷阱。上以安乎社稷,下以慰乎臣民。操練之精,湯武與之同列;戰功之妙,孫吳遠拜下風,福及當年,慶流後世,班師有待,觀樂無疆。
某等欲愚用理呈俚語,詞曰:朝來聽得平蠻報,工商士農開口笑;一鞭傾倒虎狼巢,萬騎踏平鷹犬道。
旌旗旋邊奏凱歌,奮武班師光廊廟;將軍福大重如山,萬國千邦人依靠。
忠賢進了私宅,一班黨羽都來問安,置酒接風,次日麵君,又將自己的喜怒定邊上各官的賢否,據撫按的冊籍定各官的黜陟。先已將朝內文武顛倒已定,這裏又抱邊上的文武倒置一番,心裏要與這邊功上做出恩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