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有關儀器、方法證明材料(3 / 3)

二、分析預報

在北部灣3.5級地震和新興縣3.3級地震震前2至5天向上級地震部門反映異常情況,即1995年12月31日和1998年1月24日分別用電話報知廣東省地震局震情值班室和地方工作處。對北部灣3.5級地震的異常情況,還於1月2日向湛江市地震局作了《短期前兆監測預測報告》的嚐試,提出本地區450km範圍內沒有較大地震,但短期內又應有地震發生,震級5.0,以及震中距參考值為971-1128km等三點意見。(附資料2)

三、兩次小震類型比較

這兩次地震的震級近似,但構成地震的成因有所區別。從類地應力日變曲線圖上分析,北部灣3.5級地震離台站180km,新興縣3.3級地震離台站240km,應反映震中距相近、幅值升降相近的共同點;而北部灣3.5級地震的發震日期在幅值出現下降之後,新興縣3.3級地震的發震日期在幅值出現上升的高峰,應反映“在斷層基礎上的地震”和“地震形成斷層”兩種類型的不同點。(附資料3)

四、存在有待於不斷改進的問題

目前地震監測預報手段還處於技術加經驗的階段,遂溪縣科委使用的MDZQY-1型地震前兆預測儀時間不長,經驗不足,加之技術上還存在成熟性問題,對地震前兆異常所作的監測預報誤差還很大。根據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所提供的技術資料表明,對於差別是否異常可通過異常幅值上下限的調整;對震級的確定,以三種不同曲線變化特征的具體把握;在時間上有作為短臨地震監測預報的參考價值,並依據電磁波低頻衰減特性和探頭實際接收到信號的實踐,劃定出可供計算震中距的不同地震震級相對的最近和最遠距離範圍。但從經驗方麵看,也由於不同地震的大小和距離遠近不同而儀器能接收到信號的強弱和疊加情況不同,使出現異常的頻度與判據不盡相符;對震級的確定,很難說明不同地震三種類地應力秒變曲線、時變曲線和日變曲線的電壓均值應達到怎樣不同的幅值,並在此基礎上,對未來地震震中距的計算,用帶有經驗性因素確定的震級和相應的距離範圍參數來代入公式,也就難於避免出現計算結果與實際地震距離的較大誤差。

抄報:廣東省地震局地方工作處、湛江市地震局。

附錄:其他證明材料

證明材料1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

貴院王文祥研究員在2003年9月30日至2005年3月31日期間,以電子郵件方式每周定期向我辦提供對國內外地震預報的意見,地震預報78次,實際應震真實。對我辦的地震情勢分析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特此證明並致謝忱。

證明材料2

證明

我局於1999年、2001年先後購買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地質所生產的MDCB電磁波儀兩台,並一直與西安及有關台站保持資料交換。近兩年來,王文祥主任利用全國MDCB電磁波資料,對我國及周邊地區5級以上地震,在震前進行地震三要素的預測預報。在震前我們經過英特網收到的預測意見及有關預測圖件共78次。程度不同地對應了一些遠震或發震方位。為我們分析震情提供了參考。他們這種勇於探索,不怕失敗,鍥而不舍,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十分難得,值得學習。

證明材料3

證明材料

我局從2000年10月引進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MDCB-3型地震前兆監測儀之後,一直和西安分院王文祥研究員進行資料交換和有關震情信息溝通。2001年2月5日我局儀器監測到明顯的地震前兆異常,我們經過與西安分院、連雲港、泰州地震局交換意見後,預報在2月7日-14日在上海東北部的勿南沙將有5級左右地震發生(見2001年4月1日中原減災報),結果2月13日,在預報的地點發生了3.6級的地震。盡管預報的震級誤差較大,但這種研究方法與傳統地震預報方法不同,能夠用幾台儀器監測的方位角比較準確地交彙未來震中位置,在地震短臨預報研究方法中還是首創。

從2003年8月底一直到現在,西安分院王文祥研究員每周三都將下一周國內、外將要發生的地震預報意見用電子郵件的形式寄到我局,同時附上一周預報地震驗證情況。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發現,這種研究方法在7天之內用幾台儀器的資料預報的地震都有很高的成功率。

最近西安分院將連續78次的預報圖件(2003年9月-2005年3月)和對應的震例請我們進行校對,經過和以前發來的圖件核實,預報的情況完全屬實。

特此證明。

證明材料4

證明材料

我台從1996年7月引進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MDCB-Ⅲ型地震前兆監測儀之後,一直和西安分院王文祥研究員進行資料交換和有關震情信息溝通。1997年1月16日我台儀器監測到明顯的地震前兆異常,我們向使用同樣儀器的錦州台要來近期的數據後,預報在1月16日-26日在日本將有6級左右地震發生(向主管我們的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防震減災辦公室提出預報意見),結果1月17日,在琉球群島發生了6.2級的地震。盡管預報的地點有一定的誤差,但這種研究方法與傳統地震預報方法不同,能夠用幾台儀器監測的方位角經較準確地交彙未來震中位置,在地震短監預報研究方法中還是首創。1997年3月31日我台還比較成功的預報了內蒙古3.3級地震。

從2003年9月底一直到現在,西安分院王文祥研究員每周三都將下一周國內、外將要發生的地震預報意見用電子郵件的形式寄到我台,同時附上一周預報地震驗證情況。經過一年的實踐,我們發現,這種研究方法在7天之內用幾台儀器的資料預報的地震都有很高的成功率。

西安分院近年來一直堅持做地震預報,我們對78次的預報圖(2003年9月-2005年3月)和對應的地震目錄進行校對,可以看出所做的預報情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特此證明。

證明材料5

青島市地震局監測處王明明處長證明材料

關於MDCB-5地震前兆觀測儀成功預報日本、台灣地震的證明2002年7月10日在青島市黃島區舉行了第六屆全國MDCB電磁波協作會議。7月10日下午王文祥高工根據幾個子台的數據進行了公開分析和演示,並預報未來三天內在台灣可能發生6級左右地震;在日本可能發生4.9級左右地震。

結果,2002年7月11日晨在台灣花蓮發生了5.6級地震;2002年7月13日在日本東京發生了5.0級地震。與預報十分吻合。

特此證明。

證明材料6

江陰市地震局證明材料

證明

從2003年10月至今,我辦與協作組進行信息共享,每周收到協作組的預報意見。經核實後,其中78次預報意見與所附地震目錄都是真實的。

證明材料7

青島市城陽區地震局證明材料

證明材料

2003年6月5日、12日嶗山發生了M14.1、Ms4.0兩次地震。嶗山科技局和城陽地震局經過協商,決定請西安分院帶MDCB-5-2型臨震信息監測儀到嶗山地震現場進行監測。儀器很快記錄到小震的監震信息,幾次在前兆出現後十分鍾到幾十分鍾小震隨後伴隨著地聲發生。6月26日儀器還記錄到遠震的監震信息,並用交彙程序對其進行了控製,結果在6月26日兩個遠震在異常方向發生了。震級是Ms6.0和Ms4.1.

這次現場觀測當時曾寫一篇“在嶗山震中位置現場研究地震的實況”報道。在場的地震專業人員和地震局的領導有:青島市地震局監測處王明明處長、城陽區地震局趙鳳平主任、欒澤義工程師、山東省地震局劉雲、李誌強、馬丕峰工程師、青島嶗山科技局耿敘武博士。

上述情況屬實,特此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