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研究未來震級的大小可以通過兩種程序進行研究:一種是用程序計算未來的震級;另一種是用均數計算的方法對未來發震地點的經緯度、估計的震級進行校正。後者均數計算方法在《□論與地震短臨預報》專著中有詳細介紹,如果人手不夠,一般不作這方麵的研究。
2.用程序對震級進行計算的理論根據
有關這方麵的理論探討詳見國際地震動態2003年第三期上發表的文章(MDCB-5型臨震信息監測儀模擬未來震級大小計算初探),主要計算公式如下:
當預測的震中距小於或等於1500km時,使用公式(1),當大於1500km時,使用公式(2)EMs(×D0)÷0.8n×(L)3(1)
EMs(×D0)÷0.8n×〔1500+(L-1500)〕÷3)3(2)
3.震級計算操作方法
3.1 數據準備工作
當確定出交彙圖中未來的發震地點、震級之後,下麵就可以定量計算該震源區未來的震級。
首先量出該震源區距離某台站的距離,以km為單位,一般個位數按4舍5入處理。查出這個震源區所在研究台站的方位角內,上次預測後是否發生過地震,如果有,就選這個震例,如果沒有,就選上次預測後發生的震例,如果有多個震例,選取離台站最近的震例,如果這樣的條件不具備,就選臨近方位角所發生的震例,選震原則同上,參考震例選出後,量出該震例距離台站的震中距。
按下列順序整理好,準備輸入選擇文件1.
台站名發震方位角已發震例的震級震中距max值
查出這次預測該震源區異常日中該方向的max值。如果方位角相同,就直接輸入到選擇文件2,如果方位角不相同,按下麵公式進行換算,再將計算結果輸入選擇文件2.
D。C(1)
D 換算後準備輸入的max值,將來輸入選擇文件2;
A 參考地震的異常日中,通過震中距那個方位角中的max值;
B 這次預測的震源區所在方位角,再參考地震異常日中出現的max值;
C 這次預測的震源區所在方位角的max值。
打開MDCB-5型儀器處理程序,輸入異常日的日期。選取異常日前麵某一天沒有異常時三路平均值中較小值,即該表中的前三個數據。
再選取異常日中中差值的三個數據,按下麵順序整理好,準備輸入到選擇文件3.
三個平均值;三個差值。
3.2 計算操作方法
打開震級計算程序,出現操作平台。
點擊第一個選擇文件,選擇xian1,點擊“打開”;
點擊修改數據,輸入台站,發震方向,已經發生過的震級,震中距,電壓值;
點擊保存;
點擊第二個選擇文件,選擇xian2,點擊“打開”;
點擊修改數據,輸入預測方向的電壓值;
點擊保存;
點擊第三個選擇文件,選擇xian3,點擊“打開”;
點擊修改數據,輸入三路平均值;三路差值;點擊保存。
下麵6個窗口,左邊的兩個不填。右邊的三個窗口內填寫各台站處理程序中的三個異常界限值,注意各台站的界限值不同。下麵的4個窗口震級、能量參數不填。填寫最大電壓值(指處理程序中的下麵某異場日標出的最大值,也可以輸入計算某方向的電壓值),區域應力場係數(指異常日處理程序中右上角的數據),震中距(指上麵在上量出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