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乘坐國際航班,向東南飛行約五小時,便到達位於太平洋與菲律賓海之間的塞班島。由十一個島嶼組成的北瑪麗亞納群島,是散落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綠色珍珠,素有“小夏威夷”之稱,其首府就設在塞班島上。
從踏上塞班島那一刻起,我就醉倒在由晶瑩剔透的海水、銀白細膩的沙灘和五彩繽紛的珊瑚組合成的世界裏。此生沒少與海洋親密接觸,可從未見過甚至想象過海水可以有這樣的色彩,仿佛被一支神來之筆描繪過似的:淡綠、碧綠、翠綠、墨綠、淺藍、蔚藍、寶藍和深藍等色彩。我們入住的格蘭酒店,窗外就是浩瀚無垠的七彩太平洋。佇立落地窗前,看海景,聽濤聲,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然而,單是看海景,聽濤聲,不與大洋作一番親密接觸,終究會留下遺憾。一天午後,我終於經受不住大洋的誘惑和同行者的慫恿,縱身躍入大洋的懷抱,竟然在號稱“無風三尺浪”的太平洋裏暢遊起來。在透明度極高(當地人告訴我,水下的能見度為三十米)的海水裏,你可戴上潛水鏡,盡情觀賞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和原生態的珊瑚石,那是在陸地上無法享受的另一番美景。下水前,我還特意帶上塑料大口瓶,裏麵裝了些麵包屑。潛至三五米深處,抓一把撒在水裏,立即有一大群色彩各異的熱帶魚向我圍過來,伸手觸摸,會讓人真切感受到魚鱗的質感和生命的活力。而肥胖又傻乎乎的海參可由著你抓,一次潛水撈上三五個實在不值得大驚小怪。但你必須放生,那裏對海洋資源的保護是動真格的,否則通關時你將麵對一張巨額罰單!
在塞班島,讓你感受最深的是淳樸敦厚的民風和服務至上的理念。雖然那是個度假的天堂,但並沒有想象中的洶湧的人潮,加上當地居民具備天人合一的環保意識,因而環境既潔淨又優美。在塞班的那些日子裏,無論酒店還是旅途,也不論車船還是沙灘,都沒見到一星半點兒垃圾,人們通常都備有垃圾袋。在熱帶叢林探險過程中,途中有幾處景點需要遊覽,都是由越野車司機為我們開關車門;酒店服務人員甚至路人,都會對你留下真誠的笑容,“哈羅”之聲不絕於耳。對生命的尊重,在塞班算是有了深切的體會。記得有好幾回我在過馬路時,疾馳的小汽車會突然停下來,司機從車窗裏伸出手來,招呼我先過去,而從時間和距離上推算,車輛完全可以先我而過。在去天寧島的巴士上,我不小心將一架數碼相機遺忘在座位上就往碼頭趕,突然身後傳來stop%please的叫喊聲,隻見那個混血兒胖司機高舉著那架相機朝我一路奔來。當我接過相機道謝時,胖司機憨厚地笑笑,還很有力地拍了我幾下肩膀,這些細節著實令我感動。
據史料記載: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發現了北瑪麗亞納群島,後長期被西班牙、日本占領。二戰後,這些島嶼由聯合國托管。1975年,塞班、天寧和羅塔等十一個島嶼實行全民投票,決定成為美國的自治領土,1978年建立北瑪麗亞納群島自治政府,2009年正式成為美國領土。
1944年6月,以美軍為首的盟軍在北瑪麗亞納西部的菲律賓海域擺開了廣闊的戰場,同日本海軍決一死戰,這就是二戰曆史上著名的菲律賓戰役。當時日軍投入了三十五萬大軍、四艘航母和近百艘軍艦、九百八十架戰機,由山下奉文大將任戰區司令員。盟軍投入二十八萬大軍、三十五個輕型航母戰鬥群、七百六十一艘軍艦、二千五百架戰機,由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上將指揮作戰。雙方激戰二十餘天,最終以盟軍的大獲全勝宣告了日本法西斯的末日。由此,太平洋戰局被徹底扭轉。盟軍又一鼓作氣,打響了收複北瑪麗亞納群島的戰役。是年6月26日,盟軍攻占塞班島製高點塔波喬峰,7月9日占領全島(麵積為一百五十平方公裏左右)。當時島上有五千日本軍民拒不投降,紛紛從萬歲崖跳進太平洋(跳海者高呼“天皇萬歲”,故名)。塞班島的解放,不僅使正義力量揚眉吐氣,還為攻占其他島嶼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還為B-29遠程轟炸機裝載和運送給日軍致命一擊的兩顆原子彈提供了基地(當時命名為“胖子”和“小男孩”的兩顆原子彈已運抵附近的天寧島)。
由此可見,塞班島對提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改寫人類曆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塞班和天寧兩島,我看到了大量二戰遺存,見證了二戰這段可歌可泣、可圈可點的曆史。撥開曆史的煙雲,遙望浩瀚的太平洋,麵對詩畫般的異國風光,我想,凡在這裏駐足過並了解二戰曆史的任何一個人,很難能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