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到2016年初,中國經濟學家群體最時髦的話語是“資產配置荒”,對此,據路透公司測算,2015年全球外彙期權交易量同比增加166%,而據知名外彙行業網站Leap Rate統計,根據對諸多頂尖零售外彙經紀商的調查,2016年1月份外彙市場又成為全球投資者的主戰場,而且是“大獲豐收”的月份,當月外彙交易量較過去數月又大幅攀升20%--30%。
不錯,由於全球經濟下滑,尤其是中國經濟下滑,全球傳統的主要投資品市場都不景氣,處於“套人”的大環境中。中國投資者更是經曆了買什麼,賠什麼,投什麼,套什麼的惡劣環境中;諸多新興產業尤其是與互聯網金融相關聯的投資更成為“毀人”最快的陷阱產業--大量P2P公司陷入“詐騙門”,很多所謂創新企業開張不久即倒閉,新三板成為重災戶。對大資金來說,2016--2017年投資什麼領域是大難題,對中小投資者來說,股市還能不能進,要不要轉戰其他投資領域也是大難題。但我要告訴大家,所謂資產配置荒,是個偽命題!
所謂傳統投資領域,一是股票市場、二是大宗商品市場、三是更加虛擬的外彙黃金市場,它們約占傳統投資市場的90%。在中國,中小投資者包括很多機構投資者,主要投資的領域是股票市場。傳統投資品市場主要靠做多賺錢,因此格外期盼牛市,但現代投資品市場卻是做空、做多博弈的市場,即可做多,也可做空,2015年全球外彙市場交易量為什麼暴增,2016年初為什麼更加火爆,很大程度是因為市場波動率加大,利用期貨對衝的交易量大增。中國至今沒有成熟的外彙市場,絕大多數投資者隻能做股票、投資房地產。這兩大市場遭遇嚴冬,機構分析師炒作資產配置荒實際是他們缺乏全方位投資市場判斷的擋箭牌。
從全球範圍看,股市進入熊市周期的可能性很大。歐美主要股票市場在經曆了7-8年的大牛市之後,自2015年2季度後出現分化、震蕩,2016年初開始大跌、暴跌,從技術麵分析,這樣的大跌短時間內不會出現牛市,大資金短線選擇的主要方向是逢高賣出,而不是逢低配置;中國股市在跌破“股災底”後,雖然春節前守住了2620點大關,但上方阻力重重,短期難現牛市,預計需要休整兩年,休整期間的最高點在4000點下方,而且很難做--想跑的人太多,空頭機會遠遠大於多頭機會;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股市更糟糕,主要原因是“単肺經濟”對它們打擊太大,預計每一次反彈都是“解套”機會,絕大多數投資者想的是解套,而不是賺錢,像前幾年那種動不動就上漲一倍、甚至幾倍的股市包括股票已經很難尋覓。
資產配置荒為什麼在中國被炒作,主要原因還是對中國經濟沒有信心,中國發改委剛剛宣布:2016年的GDP增長指標是6.5%--7%,按照這個指標,大行情沒有,小行情應該有。很多人說,2016--2017年宏觀經濟的新增長點很難找,因此股市很難做,房地產市場也缺少投資機會,但我以為絕不是!中國有近14億人口,農村和城市貧困人口有9億多,超過美國、歐盟和日本人口總和,很顯然,隻要適度擴大對中國農村和城市改造的投入,提升9億人貧困人口的購買力,啟動中國內部消費市場就可以獲得平穩增長的動力。更重要的是創新,龐大的中產階級的確存在消費飽和的現象,但他們對創新產品的追捧,可以反過來刺激生產的增長。工業4.0時代已經到來,就看我們能否抓住。
未來兩三年,農村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消費市場,同時也是最大的投資市場,農業以及新農村建設將是國家最主要的投入行業,而在農村土地流轉試點擴大以後,很可能出現一個極大的土地市場。這個機會可以用“千載難逢”來形容。
中國的外彙市場肯定將在2016--2017年度正式啟動。2015年,中國有管理的外彙市場交易量達到110萬億人民幣,比上年差不多,其中交易量高增長的時期在8月11日以後。很顯然,人民幣彙率主動調整,使絕大多數企業感受到彙率波動的壓力,這種壓力轉為動力,就是增加外彙市場的及時買賣,包括對衝。但交易量數據告訴我們,它遠遠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與人民幣走向世界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嚴格地講,中國目前還沒有外彙市場,外管局對外掛牌隻是“外彙交易中心”,這個中心的交易者是被嚴格控製的。市場交易者稀缺,使它不能實現人民幣市場化的功能。2015年中國外彙交易中心的交易量隻相當於全球外彙市場交易量的1/200.我相信,隨著人民幣正式入籃日期的臨近,中國央行包括外管局比誰都急--必須加快建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外彙市場。
中國投資機構還在天天喊資產配置荒,它們完全忽略了兩個巨大的市場正在向中國投資者招手的現實。未來幾年,中國的投資機會很多,我甚至可以預言:全球最大的投資品市場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