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彙率理論與供給側理論(2 / 2)

凡是不能說的,都是最怕幹擾的。為什麼怕幹擾?因為搞不好真可能引發危機。供給側改革理論即是處理危機的理論,也是很可能引爆危機的理論,這一點,與人民幣戰略實施計劃類似!

2016年中國經濟很困難,已經出現危機預警,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危機四伏,因此必須有人挑大梁,承擔“核心”的角色,沒有核心,就不能堅決實施供給側改革,就不能度過危機。供給側改革理論與“習核心”就這樣應運而生。

我一直強調,沒有理論,是危機的產物,也是危機的源泉。這一點,在人民幣彙率問題上表現尤其清晰。人民幣戰略絕不是調整一下彙率那麼簡單。

彙率是什麼?首先要回答:貨幣是什麼?於是回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貨幣是價值尺度,準確地說是:在貨幣流通範圍內,不同(性質的)勞動被抽象為勞動力價值以後的計量尺度。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大理論貢獻。那麼,超出一國貨幣的流通範圍呢?勞動力價值如何比較?馬克思沒有說,因為他的時代沒有大規模的國際貿易,也沒有“彙率”這個東西,所以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創新。我在《貨幣異化與產權革命》一書中指出:彙率是不同貨幣流通範圍內產生的勞動力價值在相互比較中使用的價值尺度,簡述:彙率是國際間不同國家勞動力價值相互比較、進行價值交換的計量尺度。這種表述完全沿用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從勞動,到勞動力價值,再到勞動力價值的交換比較--但卻賦予了新經濟時代的內涵。既然是不同國家勞動力價值的相互比較,那麼就必須有共同的市場環境,經濟全球化由此而來。

從世界範圍講,貨幣不僅在實體經濟中流通,同時大量流動在虛擬金融市場,貨幣彙率不僅要計量比較今天的勞動力價值,還要跨越時間,進行代際間的交換比較--馬克思也沒有說。市場是價值實現的場所,使用價值決定(勞動)價值,虛擬金融市場能不能實現價值?起碼能發現價值,儲備價值,進行代際交換。貨幣理論不能脫離虛擬金融市場,彙率理論更是如此。於是:跨越時空進行勞動力價值交換的理論產生了,它就是從經濟全球化到虛擬金融市場全球化這一曆史新時期的新的“彙率理論”。

任何不尊重虛擬金融市場的理論都是背離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偽理論!中國之所以在虛擬金融市場領域連續出現危機,之所以在彙率問題上操作被動,就是因為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

2015年--2016年初,中國出現了很多怪事情,幾乎所有的怪事情都與嚴重的族群分裂,與思想界學術界爭吵不休相關!比如關於宏觀調控與彙率的關係,關於政府要不要幹預市場--要不要救市,關於要不要放鬆銀根,如何適度寬鬆、定向寬鬆,關於人民幣市場化與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等等。

供給側改革理論的出現,就是為了避免各吹各號。但這個理論需要細化,需要與最關鍵的“彙率理論”相銜接。為什麼?供給側理論不能談彙率,但彙率卻是2016年全中國、全世界都關注的最熱經濟學名詞,也是市場變化最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