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要讓彙率“動起來”(2 / 2)

維護人民幣彙率穩定是一場戰鬥,推進人民幣彙率市場化更是一場戰鬥。

彙率是市場說了算,還是政府說了算?市場是有局限的,所以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但要考慮政府的水平,考慮政府的局限,政府隻有懂得市場、有駕馭市場的經驗,甚至能夠高於市場,預判市場,洞悉市場,才能在彙率調控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彙率是很複雜的,市場更複雜,國際市場尤其複雜,很多時候對手在哪?敵人在哪?根本不知道。如果政府不管,彙率完全由市場決定,政府反而輕鬆了。以前政府是不管彙率的,讓中國央行下麵的外管局去管,天天出一個中間價,命令幾家商業銀行圍繞中間價買賣幾手就可以了。但是,這不是市場,更不是市場經濟。

人民幣戰略就是要真正的市場化,首先是擴大市場的參與者,中資銀行、外資銀行、大型國企,外企,直至股份製企業,都要參與;還有外圍,商業銀行都要開“彙率”的買賣盤,供所有企業以及投資者做交易,成為一個大係統、大市場。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這樣的彙率市場形成以後,證監會還敢不敢強行推出熔斷機製,強行推出注冊製?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還敢不敢“半夜雞叫”?不要以為美國總統不會管美元彙率,那是因為他充分授權美聯儲了,美聯儲名義上是私人機構,其實其最高領導是由美國總統任命的,美聯儲主席的責任之一,就是保持美元彙率的穩定,保證美國貨幣政策與美國國家戰略的契合。在美國,證監會(證券業管理機構)很弱小,幾乎聽不見聲音,但美聯儲喘口氣,全美國都地動山搖。這就是彙率的力量。

未來的中國經濟,彙率所起的作用也是牽一發動全身的,但決定彙率的一定不是國務院,更不是黨中央,而是市場。這個市場不是無序的,所有參與這個市場的機構都必須在中國央行(外管局)備案,曆史清白,符合誠實守信的原則,有資金實力。中國央行有責任代表中國政府監管這個市場,尤其是監管這個市場的參與者。目前,事實上已經出現兩個人民幣彙率市場,準確地說,在國人民幣彙率還沒有市場化前,境外的人民幣彙率市場卻出現了一大堆--離岸市場!我初步算了一下,歐洲有兩三個,其中倫敦最大,法蘭克福以及巴黎都在籌建;亞洲有兩個、新加坡與香港;美國已經有了。也就是說,SDR中的主要貨幣,除了日本,都有了。有意思的是,亞洲與中國貿易往來最大的兩個國家,韓國與日本都沒有。這很說明問題!離岸市場是幹什麼的!?韓國沒有,那是因為韓國與中國關係好,日本沒有,那是因為日本政府很犯忌--要不要惹怒中國。很顯然,離岸人民幣彙率市場有時候是攪屎棍子的--日本不是不願意攪,而是太明顯,擔心報複--但是,為什麼它們會存在,會很熱鬧?因為中國大陸還沒有這樣的市場,它們有空子可鑽。

未來的人民幣彙率誰說了算?如果我們仍然維持一個不死不活的假市場,百分之九十九的企業都不能參與,百分之百的投資者都不能參與,即為人家大開方便之門,也把人民幣的定價權拱手相讓,彙率就不會是中國人說了算,中國經濟的命根子就會被“外盤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