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SDR貨幣,理論上已經成為可以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穩定的貨幣,該國央行理論上具有國際市場發鈔權,同時,在其遭遇經濟金融危機時,也可以最先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家成員的救助。從國際貨幣市場而言,可以發行SDR貨幣的中國人民銀行理論上將成為“全球央行”,中國將在國際貨幣體係中具有話語權,這是自聯合國重新恢複中國地位之後又一件影響人類曆史的大事,當然也是影響中國的大事。更重要的是,未來,人民幣彙率將通過(有管理)自由浮動影響世界經濟--而不必像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那樣隻能通過表決權、否決權才能影響世界。
當然,擁有這樣權利的貨幣大國不是輕輕鬆鬆可以獲得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質上是主張市場經濟的聯盟,它過去的幾大“常任理事國”可以說都是頑固的市場派--不能自由浮動的貨幣休想成為國際貨幣(SDR)。因此,中國人民幣加入SDR的過程充滿博弈。
通俗地說,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中幾乎年年都會跟歐美主要國家談判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爭取西方列強的承認,但卻永遠都談不成,原因之一就是它們中的某些國家頑固地認為中國經濟體製中的市場化程度不高,權利經濟色彩濃厚,政府幹預市場(企業)太多,尤其是貨幣彙率。SDR繞開了好幾個頑固國家。
必須看到,人民幣進入SDR對西方國家也是“誘餌”,因為從充分市場經濟角度講,當人民幣加入SDR後,它們的資本進入中國將更加方便。中國抓住了這一點,抓住了它們都想進入中國的心態,一個個攻克。相對而言,加入SDR,要比爭取西方國家整體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要容易的多,因為中國隻要取得歐美大國同意即可,不僅是那些小國可以繞開,即使是英國日本都要看美國臉色。
從實際進程上看,在人民幣能否加入SDR問題上,歐美英日等國一直是猶豫不決的,它們一方麵希望用SDR做誘餌,引導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市場,成為它們眼中的完全市場經濟國家;一方麵又很擔心中國經濟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模式完成市場化轉變,人民幣仍然是“半拉子”自由浮動貨幣,在加入SDR後反而會起“壞作用”,帶動更多的不能自由浮動彙率的國家加入SDR。猶豫不決中為什麼能有如此重大轉變,為什麼西方國家最終能夠全票通過讓人民幣加入SDR?
一帶一路、亞投行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們都看到,一帶一路對歐美日來說的確有些醋醋的,但它們沒有理由反對,因為不僅亞洲國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歡迎,更何況歐美日還主張普世價值,中國的一帶一路就是在實踐普世價值,在為全球經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做探索,一旦一帶一路成功,歐美日一定也是受益者;亞投行更是刺中美日痛處,它們不願意參加,也暗中鼓搗盟國不要參加,沒想到,最後參加的有50個國家,而且亞投行還宣布使用美元結算。一帶一路、亞投行是標杆,它反映世界在變,歐美日不能抵抗這個轉變!同時我也看到,在人民幣加入SDR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博弈西方很有技巧,該妥協的地方妥協,該敲邊鼓的地方敲邊鼓,最終讓西方國家承認中國地位。說白了,西方國家可以不帶著中國玩,那中國的一帶一路、亞投行也不會帶著西方國家玩。而整個進程則反映了:大家還是一起玩好!雖然奧巴馬說,未來世界經濟決不能讓中國製定遊戲規則,但這一次人民幣加入SDR真的說明:西方國家真的因為中國而修改了(全球經濟尤其是彙率市場)遊戲規則--未來中國不僅將影響世界經濟的遊戲規則,而且將通過SDR參與世界經濟(遊戲)規則的製定!不僅是美國、日本,奈我何,而是說明世界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