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1 / 3)

經濟全球化以及全球性競爭加劇,企業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市場競爭的激烈性,也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培育、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然而,如何通過人力資源管理來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取得競爭優勢,使得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相吻合,是擺在我們麵前的重要課題。

一、正確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全麵認識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

人力資源管理是管理學中一個嶄新和重要的領域,主要是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和人類學等相關的科學知識和原理,對企業中的人力資源進行規劃、培訓、選拔錄用和考核激勵,幫助企業實現管理目標,提高管理效率。人力資源管理是在傳統勞動人事管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與之相比,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更豐富,方法更靈活,目的更明確,效果更明顯,更具計劃性、戰略性、整體性和未來性。一是對人力資源的認識不同。傳統的勞動人事管理將人視為成本,視為生產過程的支出和消耗。因此,企業往往通過“減員增效”等手段,盡量降低生產過程中的人力成本,以提高產出率。而人力資源管理則把人看作是一種特殊的資本性資源,高度重視對人力資本的教育培訓,最大限度地將人力資源所蘊藏的巨大潛能挖掘出來,從而獲得高額利潤。二是對人力資源的重視程度不同。傳統的勞動人事管理在企業中僅僅是一種事務性的管理,工作範圍僅限於工資檔案管理、人員調動等執行性的工作。而在現代企業中,人力資源被當作了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人力資源管理也被提升到了戰略決策的高度,誰能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做出好文章,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三是對人力資源的管理方法不同。傳統的勞動人事管理是被動、靜態、孤立的管理,各個用人環節被人為地分開,用人機製不靈活,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很難淋漓盡致地發揮,造成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和閑置。而人力資源管理則是主動的、動態的、各個環節有機結合的管理,符合市場規律的要求,使得人力資源流動渠道暢通,企業能夠不斷地吐故納新,保持活力。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不僅要履行傳統勞動人事管理的職責,還要履行人力資源規劃和選拔、培訓和發展、績效考評、薪酬管理等方方麵麵的職責。其主要目標有三個:一是充分調動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人統計過,員工的積極性在自然狀態下隻能發揮20%~30%,尚有70%~80%的潛質還有待發掘。因此,企業要千方百計擴大員工的發展空間,提高員工的薪酬福利待遇,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給員工提供盡可能多的展示自我、實現自我的機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企業目標的順利實現。二是擴展企業的人力資本。企業中的物質資源也好,財力資源也好,都是通過與人力資源的結合實現的,如果企業的人力資本數量不足,利用效率不高,管理程序不科學,勢必會縮小企業的盈利空間,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企業要善於進行人力資源管理,不斷擴展人力資本,增加人力資本的存量,為企業聚積更多的無形資本。三是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前提是人力資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要實現人力資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就要不斷提高人的技能的適用率、發揮率和有效率,挖掘人的最大使用價值,使每個員工都能人盡其才、人盡其能,最終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這三個目標的最終目標是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質是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最早提出是在1963年,而真正大規模的研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中的聚合性學識,特別是關於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的學識,其特點是進入市場、顧客利益、難以模仿以及內部協作與學習,同時強調了合理的組織機構的重要作用。1992年巴頓提出: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包括雇員的知識和技能、技術、管理方法、價值觀和標準,其中價值觀和標準是最核心的要素。

核心競爭力有如下特性:核心競爭力是有價值的;核心競爭力是異質的;核心競爭力是完全不能模仿的;核心競爭力是很難被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是不斷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是學習型組織。

這些特性乃是核心競爭力所表現出的功能上的特征。作為一個係統,核心競爭力在不同層麵上具有一定的結構。

最基本的層次是企業成員。以企業員工為載體的人力資源是企業能力的重要元素。員工都擁有可編碼與難以編碼的知識與能力,包括專業技術能力,人際關係技能,網絡、管理技能和創新性學習能力等四方麵。管理能力對管理者更為重要,一線操作員更重視專業技術技能,創造性學習能力隨著知識社會的到來而日益受到重視,人際關係技能影響著信息溝通的質量,它們都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微觀層麵上生成的企業核心能力結構應分為戰略管理能力、核心技術能力、核心生產製造能力、核心市場營銷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其中,戰略管理能力決定了企業核心資源的配置,在產業發展相對平穩的時期保持企業核心能力發展和積累的一致性,準確預測產業的動態變化,適時進行企業核心能力的躍遷,以適應新的市場競爭環境與技術環境。企業核心技術能力是企業將技術資源轉化為技術優勢的水平,可用R&D經費、科技人員數量與專利數等指標衡量。核心生產製造能力則決定了產品的質量競爭優勢和成本競爭優勢。核心營銷能力是企業將技術轉化為市場優勢的市場運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涉及企業的資源整合機製,如激勵與約束的規章製度、組織文化,它通過企業潛在的戰略管理能力、核心製造與營銷能力等競爭能力的有效發揮,優勢才能轉化為現實的市場競爭優勢。人力資源管理體製是構成組織管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