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未能徹底解釋人的需求層次發生的變化及與現實結合後的情況。首先,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理性情況下,人們總是先使底層需要得到相應滿足,再去滿足較高層次或同一層次的其他需要。人的需要一般不會是一個層次全部滿足後再升入另一層次的,而是根據需要和可能,選擇多層次的需要同時滿足,以享受它帶來的相對均衡,這與在一定資源約束條件下,人們在必需品和奢侈品之間進行選擇,以得到最大化效用的消費者效用曲線是相同的。個人偏好隻在一定範圍內改變消費者效用曲線的斜率,而不會也不可能將全部資源僅用於滿足某一需要。在多數情況下,多數人應是約束條件下的多向選擇。其次,人的需要的滿足也不一定是逐級排序遞進的,而是存在著挫折——倒退與反複的可能。當較高層次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人們會滿足於較低層次需求的滿足。然而,每個人的主客觀條件差異很大,個人對於需要的選擇各有側重,一般而言,文化與理性程度高的人會更加注重環境、友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等較高層次目標和長期目標;而文化與理性程度低的人則滿足低層次的需求及目標。有些人,即使有很多錢,文化卻常常限製了他們對於更高生活意義的理解,便隻能滯留於較低的需求層次。在這方麵,讀書顯示了對於增加理性、增加快樂的顯著重要性。同樣,由於生命周期中的身心能力變化與貨幣能力變化,約束條件的改變與波動反複,也會使需求在層次上出現反複。然而,不管按需遞進還是滯留、反複,用經濟學的觀點,可以解釋為消費者在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選擇的理性行為。值得注意的是,人們擁有同樣的貨幣能力並不一定就能夠獲得同樣的消費者效用水平。理性與文化這些非貨幣因素成為影響與約束人們需要的定位與滿足的另外重要因素。最後,人類行為受不斷變動的最迫切需要的推動。隨著各種需要的滿足,人們的最迫切需要會發生改變,行為及所要達到的具體目的也隨之變化。當這種變化成為一種普遍性的社會意識和行為時,最終就演化為群眾化的市場行為。如,當人們的衣食需要獲得滿足後,住與行的需要和改善便提上日程。住宅建築業和汽車製造業便由此興旺起來。因此,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生產企業,其行為說到底都是受到迫切需要的推動的。因此,研究人類需要的普遍性變化,以便及時改變激勵手段、生產品質和經營策略,這已成為管理學的必要任務。
4.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受其研究背景、調查樣本的局限,顯示的研究成果是單一文化的,在當今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時,這一需求層次理論需要作多元文化的補充。馬斯洛在為需求層次理論作樣本調查時,調查對象是美國東部的近百名白人工程師。社會底層人士,或美國其他人士不在調查對象之中。事實上,美國社會的少數民族和社會底層人士與類似工程師這樣的中產階級在生活態度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而遠在大西洋彼岸的中國,因其悠久的曆史,博大精深的思想,獨特的文化而與世界其他文化有許多不同之處,加之中國經濟發展的特殊情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要在中國應用,可能更需要結合中國的情況。首先,中國人可能對它的理論的認識會有不同之處;對如何衡量是否已進入新的層次或高層次的需求的標準也不盡相同。對於目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在工作保障、社會福利保障都還有待完善的情況下,高工資、穩定的工作應該是大多數人的追求。而且,大多數人教育程度不高,理性思維較少,更多的是從眾心理。另外,由於國民受教育程度低,民眾缺乏對生活、對個人發展更深層思考的能力,因而也就沒有對更高層次需要的追求。大家都可以看到,許多國人業餘時間熱衷於打麻將、打牌,實在無所事事,就上街看熱鬧、閑逛、尋釁滋事。在旅途中,多數人也是打牌、吃零食或閑聊,很少有人讀書、看報,而在西方,火車、飛機、長途汽車猶如圖書館,多數人都在靜靜地看書讀報。正因為缺乏對高層次需求的認識,不少國人對生活、對人生多有“知足常樂”、“小富即安”的想法,以這種態度對待生活未嚐不可,但如果以這種態度對待工作的話,難免缺乏激情,缺乏追求卓越的動力,常以得過且過、敷衍了事的態度對待工作。如一味以高工資激勵,也未必有效。一來企業支付工資的能力有限,不可能無限製或脫離勞動力市場價地來提升工資;二來高工資並非治療懶惰頑疾的良藥。其次,中國人由於受文化、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其需求與西方人有所不同。以社交層次為例,從某種意義上說,多數中國人可能更需要關係。西方人交友的目的更多的是傾訴、傾聽,多為精神層麵上的,而中國人由於文化根源的緣故以及計劃經濟造成的資源短缺,因此,關係顯得非常重要。中國人交友更多的是看以後是否可以對其解決各種問題提供方便。可以說,中國人對關係的需求如同對食物的需求,具有同等重要性,一張巨大的關係網對中國人來說,就意味著更多的機會,更多的資源配置權,能得到別人不能得到的東西,享受一定的特權,並獲得更多的社會承認。最後,中國人對需求的表述與西方人有所不同。西方人受其文化影響,對自己索要的東西直言不諱,不折不扣地直奔目標;而中國人則含蓄得多,對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工資,對知識分子來說,更是難以啟齒。所以,許多中國人即使心裏非常想要,但表述起來非常委婉。因此,管理人員在定薪水福利時,一定要仔細考慮設計,而不是等員工開口討要。否則,員工不開心,甚至辭職走人,管理者也許還蒙在鼓裏,不知何故。當前,中國年輕一代,尤其是城市中長大的受過良好教育的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強,對任何事情急於求成,以此顯示其才能。因此,對金錢、職位有著強烈的渴望並敢於索取。然而,由於缺少對中國傳統的理解和體驗,盲目學習西方文化,在表達願望和需要時往往是外國領導不樂意,中國領導也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