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世平認為民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即為人之“修己安人”、待人之“仁和”、製人之“仁政”。其本質就是以“人”為核心的德治思想。
劉家貴在其文章中也對儒家管理思想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孟子管理思想的八大特點:性善論為管理思想的基礎;以“仁政”思想為管理思想的核心;強調和諧管理,重視團隊精神;“以德服人”的情感管理;義利統一的經營價值觀;強調權變觀念;突出生態倫理觀念;高度重視企業家的人格修養。這篇文章進一步讚同了袁闖的看法。
關於傳統文化與人本管理能否契合的問題,不少學者認為儒家文化與西方人本思想有著許多類同之處,對人本管理的價值觀念、領導方式、人際關係等方麵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們認為儒家文化的精髓在於“和合”精神,即透過共生、共處、和立與共同發展而達至大同理想世界。他們認為儒家文化與關注人性的人本管理有著天然的相容性。
但大多數學者在讚揚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也指出了其內在的局限性。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修己安人”的價值取向,本質上是以古已有之的人際關係規範來代替製度約束,並限製了人的主體意識,不利於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人本管理的管理模式
吳紅梅提出了一個知識經濟條件下應大力提倡的人本管理模式,具體包括:①員工借助工作小組、任務團隊或質量圈活動,廣泛地融入和參與管理;②通過工作流程設計,使員工的工作更富有靈活性,並體現出責任感;③為員工提供更大的職業穩定性;④為員工在工作當中提供學習的機會,使他們不斷進步;⑤員工培訓的著眼點不僅僅是掌握某種技能,更強調員工的自我發展與完善;⑥加強溝通,構建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和諧關係;⑦建立基於員工工作業績的獎勵製度。但仔細研究可以發現這些並非人本管理的模式,而是管理的內容。
宮玉軍根據現代管理理論,並結合中國現代企業製度改革的實踐,把人本管理相互聯係的各個主要環節置於一個統一的權變係統中,提出了中國現代企業製度下人本管理的模式:以激勵和約束管理為主要手段,以人力資源管理為內在動力,以企業文化建設為導向,以服務於人的管理為目的,以民主管理為核心的權變係統結構與機製。該文獻還認為由於現代企業的性質、規模、環境和企業的組織形式不同,以及企業人員構成的複雜性,所以人本管理模式不是單一的、封閉的、固定不變的,而是一項複雜的、開放的、動態的、多變的係統管理模式。
蘭邦華提出的人本管理理論模式是:組織與成員的認識與定位—組織與成員的目標協調—製度建設與環境塑造—選人、用人、育人、留人—實現組織與成員共同發展。這個模式的各個環節之間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的連續統一體,互相影響,最終共同實現人本管理的目標。
關培蘭指出了人本管理的實現模式“四十六三三理論”:實現人本管理的四種障礙,十種人性假設,六種基本要素,三大支點和三條通路。
目前為大多數學者所認同的人本管理模式是由芮明傑等人首先提出的,即“主客體目標協調—激勵—權變領導—管理即培訓—塑造環境—文化整合—生活質量法—完成社會角色”。此模式的提出,綜合考慮了人本管理的價值觀、行為與製度等三方麵的管理訴求,為企業實行人本管理提供了正確的理論構架,但未能就如何在實踐中運用給出清晰的指引。
3.關於人本管理的實施
“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的演變經曆二次飛躍,實現飛躍的前提條件就成為我國探索實施人本管理的理論依據。第一次飛躍,主要以霍桑試驗帶來的轉折為準,在管理中更加關心人際關係和激勵因素,注意通過工會、參與領導調動職工的幹勁和士氣,這不僅為後來的行為科學特別是激勵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成為我國實施人本管理的理論支柱。有學者強調了人本管理思想在當前新經濟時代中,不僅表現為重視人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還表現為發展人和為人謀福利。
康小光認為激勵是人本管理的核心。作者把激勵歸納為八個方麵:目標激勵、領導行為激勵、情感激勵、榜樣激勵、獎罰激勵、成就激勵、危機激勵、物質激勵。
在“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思想的第二次飛躍中,日本經濟的騰飛世人注目。西方世界稱日本經濟發展的模式為“儒家資本主義”,這是因為它把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核心的人文理念與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製度結合起來,在企業管理中,堅持彼我一體、義利合一、信誠統一、奉獻與感恩相應等倫理經營原則。借鑒日本的經驗,樊浩認為解決中國企業發展的“活力”與“合力”問題的辦法,就是建立經濟—人文的新生態。其中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在經濟—人文有機生態的意義上,實現人文觀念、倫理觀念的創造性的轉換。
徐建龍指出企業實施“以人為本”原則,必須做到三個統一。第一,堅持科學管理與人本管理的統一。第二,堅持激勵子係統與管理母係統的統一。第三,堅持實踐經驗總結與理論探討相結合的統一。
吳持平認為要真正實施人本管理必須堅持以下五個原則:第一,重視人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重新認識人的作用,把對人的管理始終擺在第一位;第二,正確的激勵管理,建立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機製,重視情感激勵的作用;第三,人際關係管理,充分發揮員工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加強溝通,增強互信感;第四,培訓和自我管理;第五,企業文化建設。
不少學者讚同的是張今聲提出的人本管理運作係統,認為要有效地進行人本管理,就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機製和環境,使每一個員工處於自動運轉的主動狀態,激勵員工奮發向上、勵精圖治的精神。這些管理機製包括:動力機製、壓力機製、約束機製、保證機製、選擇機製以及環境影響機製。
王樹華對以人為本在現代企業管理的擴充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以人為本”管理戰略的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