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將材(2 / 2)

12.李忠武公續賓[3],統兵巨萬,號令嚴肅,秋毫無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官民,無不爭思倚重。其臨陣安閑肅穆,厚重強固。凡遇事之難為而他人所畏怯者,無不毅然引為己任。其駐營處所,百姓歡忭,耕種不輟,萬幕無嘩,一塵不驚。非其法令之足以禁製諸軍,實其明足以察情偽。一本至誠,勇冠三軍,屢救弁兵於危難。處事接人,平和正直,不矜不伐。

13.烏將軍蘭泰[4]遇兵甚厚。雨不張蓋,謂眾兵均無蓋也。囊無餘錢,得餉盡以賞兵。

14.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將材不外智勇二字。有正無奇,遇險而覆;有奇無正,勢極即阻。智多勇少,實力難言;勇多智少,大事難成。而其要,以得人為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設五百人之營,無一謀略之士,英達之材,必不成軍。千人之營,無六七英達謀略之士,亦不成軍。

15.統將須坐定能勇敢不算本領外[注],必須智勇足以知兵,器識足以服眾,乃可勝任。總須智勇二字相兼。有智無勇,能說而不能行;有勇無智,則兵弱而敗,兵強亦敗。不明方略,不知布置,不能審勢,不能審機,即千萬人終必敗也。

16.貪功者,決非大器。

17.為小將須立功以爭勝,為大將戒貪小功而誤大局。(以上胡語)

右論將材之用

蔡按:古人論將有五德,曰:智、信、仁、勇、嚴。取義至精,責望至嚴。西人之論將,輒曰“天才”。析而言之,則曰天所特賦之智與勇。而曾、胡公之所同唱者,則以為將之道,以奧心血性為前提,尤為扼要探本之論,亦即現身之說法。鹹、同之際,粵寇[5]蹂躪十餘省,東南半壁,淪陷殆盡。兩公均一介書生,出身詞林,一清宦,一僚吏,其於兵事一端,素未夢見。所供之役,所事之事,莫不與兵事背道而馳。乃為良心、血性二者所驅使,遂使其“可能性”發展於絕頂,武功燦然,澤被海內。按其事功言論,足與古今中外名將相頡頏而毫無遜色,得非精誠所感,金石為開者歟?苟曾、胡之良心血性而無異於常人也,充其所至,不過為一顯宦,否則亦不過薄有時譽之著書家,隨風塵以殄瘁已耳!複何能崛起行間,削平大難,建不世之偉績也哉!

[注釋]

[1]原文中序號為編者所加,下同。

[2]璞山,王錱字、湘軍名將,著有《練勇芻言》。

[3]李續賓,字迪庵,諡忠武,湘軍名將。

[4]烏蘭泰,滿族,官至副都統,諡武壯。

[5]粵寇:太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