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1 / 1)

一、耳源性眩暈

(一)概述

耳源性眩暈又稱前庭周圍性眩暈。主要是指內耳前庭感覺器官、前庭神經節及前庭神經疾患所致眩暈。臨床表現為患者常突然感覺自身或周圍物體有旋轉、浮沉、傾斜的運動性幻覺。惡心、嘔吐、出汗及麵色蒼白等自主神經反應是劇烈眩暈發作時的伴隨症狀,常反映眩暈的劇烈程度。

(二)拔罐部位

(1)頭頸部耳門、風池。

(2)背部肝俞、脾俞、腎俞。

(3)腹部中脘、關元。

(4)上肢部內關、神門、合穀。

(5)下肢部足三裏、豐隆、行間、俠溪、太溪。

二、耳鳴

(一)概述

耳鳴是指患者在耳部或頭部的一種聲音感覺,但外界並無相應的聲源存在,是多種耳科疾病的症狀之一,亦可出現於內、外、神經、精神等科的疾病中。臨床表現為①耳鳴。主觀性耳鳴可呈鈴聲、嗡嗡聲、哨聲、汽笛聲、海濤聲、噝噝聲、吼聲等,也可呈各種音調的純音或雜聲。客觀性耳鳴,耳鳴聲不但患者自己感覺到,而且旁人也能聽到。如由血管病變引起者耳鳴常與脈搏同步;齶肌陣攣所致的耳鳴多為一耳或雙耳有不規則的卡嗒聲。②伴隨症狀有頭昏、失眠、全身乏力、煩躁易怒等。

(二)拔罐部位(1)頭麵部聽宮、聽會、翳風。(2)背部腎俞、命門。(3)上肢部中渚、少澤。(4)下肢部足三裏、太衝。

三、耳聾

(一)概述

耳聾是各種聽力減退症狀的總稱,為耳科臨床常見病。臨床上常將耳聾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全聾四級。輕度耳聾者,遠距離聽話或聽一般距離低聲講話感到困難,純音語言頻率的氣導聽閾在10--30分貝以內;中度者。近距離聽話感到困難,純音語言頻率的氣導聽閾在30~60分貝;重度者,隻能聽到很大的聲音,可聽見在耳邊喊口號的高聲,純音語言頻率的氣導聽閾在60~90分貝;全聾者,完全不能聽到聲音,純音聽闞90分貝以上。

(二)拔罐部位(1)頭麵部聽宮、耳門、聽會、翳風。(2)背部脾俞、腎俞。(3)上肢部外關、中渚。(4)下肢部足三裏、陽陵泉、三陰交、俠溪、太溪。

四、鼻竇炎

(一)概述

鼻竇炎是鼻科常見病之一,分急、慢性兩種,慢性鼻竇炎較急性多見,常繼發於急性鼻竇炎之後。①急性鼻竇炎臨床表現為鼻塞,常導致暫時性的嗅覺減退或消失,流鼻涕多,呈黏液性或膿性,頭痛(頭痛是常見症狀)。②慢性鼻竇炎臨床表現為流涕,膿涕呈黃、黃綠或灰綠色,鼻塞,嗅覺障礙,頭痛,多呈鈍痛,悶痛,一般自晝重,夜晚輕,全身症狀可見頭昏、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失眠等慢性全身中毒的症狀。

(二)拔罐部位(1)頭頸部印堂、太陽、迎香、四白、風池。(2)背部肺俞。(3)上肢部曲池、列缺、合穀。(4)下肢部足三裏、行間。

五、慢性咽炎

(一)概述

慢性咽炎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症,常為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咽部可有各種不適感覺,如灼熱、幹燥、微痛、發癢、異物感、痰黏感,習慣以咳嗽清除分泌物,常在晨起用力清除分泌物時,有作嘔不適感,通過咳嗽,清除出稠厚的分泌物後症狀緩解。上述症狀因人而異,輕重不一,一般全身症狀多不明顯。本病為常見病,多發予成年人。在城鎮居民中,其發病率占咽科疾病的l0%~20%。

(二)拔罐部位(1)頸部天突、扶突、廉泉。(2)背部肺俞、腎俞。(3)上肢部尺澤、太淵、合穀。(4)下肢部照海、三陰交、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