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草人代皇格格有功 開水入腹隱俠無恙(3 / 3)

“好,那就給我講講張策的軼事,讓咱也開開眼。”

尹福道:“張策經常救濟窮人,據說有一年冬天,徒弟們見張策隻穿一件破舊的棉襖,便紛紛買來皮襖孝敬老師,前後共買了13件皮襖,可是到過年的時候,徒弟們到張策家裏拜年,看到老師仍然穿那件破棉襖,一問才知道,張策把那13件皮襖都送給了村裏的窮人。”

李蓮英不以為然地說:“這都是聊齋,北京人說是侃大山,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底下哪裏有這號人,再換一個武打的故事。”

尹福又說:“張策對徒弟要求很嚴,他教導徒弟要以容,忍、讓為懷,輕易不出手傷人,要保存人家的麵子。他在家鄉教拳時,香河城北崗子村有一個姓李的拳師,人稱李三爺;那李三爺善於刀術,常與張策較量刀術,每次都以張策的失敗而告終。這種較量長達3年之久,最後張策在出北京前,把李三爺叫到一個僻靜處再較量刀術,一出手便把李三爺撥出數丈之外。李三爺十分納悶,回家後苦思了一晝夜,不得其解,第二天再去見張策,張策已在頭一天到北京去了。李三爺猛然省悟,張策原來是讓我三分,保全我的麵子啊!”

李蓮英歎道:“這真是真人不露麵,露麵不真人。尹爺,再給咱說一段,挺過癮。”

“張策的功夫深不自測,常一發勁,一動氣,就可以把人甩到老遠。他教人練武十分嚴格,每次隻教一個小把式,讓你自己去揣摩,練習。有一次,張策與弟子康國良一起回張策家,張策讓康國良騎驢子回家,自己步行。等康國良騎著毛驢跑過20裏地回到張策家中,張策早就安坐在自家的太師椅上了。還有一次,張策正在看書,康國良爬到桌上,偷偷看師父看的是什麼書。張策手一抬,康國良就被彈到屋頂上,頭撞了一個大包……”

李蓮英正聽得入神,忽見尹福不說了,催促道,“尹爺,你再說一段長的。”

“有一年張策閑居在家,京東八縣的武友常來拜訪,論武盤道。也有幾個不知深淺的人到張策門前叫陣過招,想壓倒張策。這年三九天,武清縣的武把子王老道來到張策門前,跳著腳叫陣,要與張策比個高低。張策好言相勸,自願認輸,可是王老道不依不饒,非得過招不可。張策隻得一抱拳,王老道二話沒說,邁著八字步隨他進了屋。張策撂下門簾,拉過一把椅子,遞到王老道跟前,說;‘請坐’。王老道一扶椅子,輕飄飄的,再一看,原來這椅子是秫秸杆插的架子,窗戶紙糊的麵,不要說坐就是屁股沾一下也得散了架。這王老道也非等閑之輩,暗暗運起氣功,慢慢坐在這把紙糊的椅子上,嘿,椅子沒趴架。王老道冷笑一聲,說:‘張策,就這一把椅子,您坐哪兒呀?’張策上前拉起王老道,說:‘是啊,一把椅子咋坐兩人呀!我看,誰也甭坐了。’說著,腳尖輕輕往上一抬,隻見那把椅子拔地飛起,箭頭似地紮進頂棚,無影無蹤了。”

“張策又拿來兩把木椅,讓王老道坐下,說:‘您遠道而來,先喝碗水暖和暖和。’說著,從火爐上提起滾滾翻開的大鐵壺,倒了一碗滾開的水,遞給王老道。王老道接過開水碗,先運氣,後張嘴:咕嚕咕嚕一口氣喝了下去。王老道一抹嘴,遞過空碗說:‘再來一碗。’張策壺不離手,趕忙又斟上一碗,王老道一揚脖子,又灌了下去。第二碗下肚,王老道腦門上掛滿了黃豆粒子似的汗珠,出氣也不勻淨了。張策端著壺,又要倒第三碗,王老道連連作揖,說什麼也不讓倒了。張策也不強讓,舉起開水壺,壺嘴對人嘴,‘咕嘟咕嘟,’一口氣將剩下的大半壺開水喝進肚裏。……”

李蓮英讚道,“真是條硬漢子,這腸啊肝啊肺啊的,還不給燙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