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昌不是姬昌(1 / 3)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穀少人民,雨雪何霏霏。延頸長歎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這首曹操所作的《苦寒行》,講的是他在太行山中行軍的經曆。這太行山脈位於中原腹地,北起燕代之間,南抵黃河北岸,群山連綿八百餘裏,其間盡多懸崖峭壁、遍布深穀溝壑,最是道阻難行。縱使曹操這樣的大豪傑,麵對太行山中的羊腸小道,也隻能發出“車輪為之摧”的興歎。後來北宋年間出了一位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奇人,名叫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雜誌一》中,他記錄下在太行山上見到“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便說“此乃昔之海濱”,而太行山便是滄海變桑田的鮮活寫照。

本篇引文所述之事,雖然也發生在太行山,但比之魏晉時期,還要早一千多年。此時的中原地區,有一個已經存在了五百多年的大王朝——商朝。

在太行山脈的南端,有一座商軍的營寨坐落於群山之中。營寨內道路縱橫,數百個軍帳排列得十分規整。隨處可見的白色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每麵旗上均繡著一隻黑鳥,隨風飄蕩的樣子仿佛振翅欲飛一般。

此時日已西沉,加上天空中陰雲密布,一幅山雨欲來的景象,山穀中伸手不見五指。好在營寨內各處都有鬆明火盆,負責警戒巡邏的士卒尚能看得清道路。

在營寨的東首樹著一杆大旗,以象牙為飾,是為牙旗。牙旗下的一座帳篷格外高大,正是一軍主帥所居之牙帳。此時方當初春時節,所謂春寒料峭,冷風中裹挾著一股濕氣,正在巡邏的士卒們都縮頭袖手,很是難受。可在這牙帳之中卻似陽春三月一般,原來帳內正中放置著一個炭火盆,盆內燃著的木炭劈啪作響,熱氣不斷蒸騰而上。

離火盆不遠處的地上鋪著一張巨大的熊皮,熊皮上擺著一張案幾,案上有一盤切好的羊肉、一隻烤雞和一個盛酒的銅盉。一個滿臉橫肉的男子正據案而坐,手中端著銅爵。他頭一仰,將爵中的酒飲盡,一雙三角眼直勾勾地盯著帳內跪坐於地的兩名女子。

這兩名女子都低著頭,垂下的長發令人看不清她們的相貌,可身上所穿的衣物破舊而單薄,遮擋不住身體的曲線。那飲酒男子看得興奮起來,忍不住放下酒爵,雙手一搓,咧嘴笑道:“想不到這兩個山野之地的女子,身材倒好!把頭抬起來讓我瞧瞧!”

其中一名女子聞言,將頭稍稍仰起,看得出是個約莫二十來歲年紀的少婦,雖然稱不上美貌,將就也能看得過去。而另一名女子非但不肯抬頭,反而以手掩麵,發出嗚咽之聲。

男子見狀嘿嘿一笑,將案幾上的那隻烤雞抓起,向那兩個女子拋了過去。那少婦楞了一楞,隨即從地上撿起烤雞便啃。她吃的極快,轉瞬間一隻雞已隻剩下一小半。這時她才將剩下的雞肉遞到另一名女子麵前,說:“你也吃一點吧。”

那女子卻一個勁地搖頭,看都不看一眼,仍是哭個不停。那肥碩男子極不耐煩,霍地站起來,走到她麵前,一手捏住她的下頜,迫使她把臉仰了起來。這時才看清她隻是一個十幾歲的稚嫩少女,此刻直哭得涕泗橫流,又被嚇得不敢睜眼,饒是天生麗質的美人胚子,倘若變作這般模樣,恐怕也好看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