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述行賦(2 / 3)

[6]不得其命:謂橫死者,指被凍餓、受疲困而死者。

[7]李雲:字行祖,為白馬縣(在今河南滑縣東北)令,被捕下獄而死。

[8]陳君:指陳蕃,時任大鴻臚。

[9]白:稟報。

[10]敕(chì):皇帝的命令。陳留:東漢郡名,為蔡邕故鄉。發遣餘:派遣我。

[11]偃師:地名,在今河南偃師縣。

[12]京洛:東京洛陽。

[13]遘淫雨:遭遇久雨不晴。

[14]塗(tú):道路。(zhūnzhān):路上艱難。蹇連:難行。

[15]潦汙:積水。滯(zhì):不流。

[16]蟠:盤旋不前。

[17]鬱悒(yì):憂愁苦悶。

[18]弘慮:擴大思緒。存古:存想古昔,追思古昔。

[19]宣幽情:抒發深情。屬(zhǔ)詞:寫文章,即寫作此賦。

[20]大梁:戰國魏的都城,今河南開封。

[21]誚無忌:譏笑信陵君魏無忌。稱神:被人推崇。

[22]晉鄙:戰國魏的將軍,被朱亥擊殺。無辜:無罪。

[23]朱亥:信陵君所養士子。他擊殺晉鄙,奪其軍前去救趙。

[24]中牟:漢縣名,在今河南中牟縣境。

[25]佛(bìxī):春秋時晉國大夫趙簡子的中牟縣宰,後據中牟以叛趙氏,故下文曰其不臣。

[26]寧越:戰國時中牟人,刻苦好學。裔胄:後代子孫。

[27]藐:遙遠。

[28]圃田:古澤名,在中牟之西。其北境為衛康叔封地。

[29]衛康:衛康叔,周武王的同母弟,為衛國始封君。

[30]迄管邑:到了周武王胞弟管叔的封地。管邑,在今河南鄭州一帶。

[31]慍:怒。叔氏:指管叔和蔡叔,二人同為周成王叔父。啟商:啟發商人反叛。武王滅商後,命管叔、蔡叔監督商民,管、蔡卻與商之遺民武庚一起叛周,卒為周公剿滅。

[32]漢祖所隘:漢高祖遭遇困厄之處。

[33]紀信:漢將。楚漢戰爭時,劉邦被困於滎陽,紀信佯為劉邦降項羽,使高祖得脫,後項羽焚死紀信。

[34]虎牢:古成邑名,在滎陽附近。曲陰:曲回的山路,迂曲的小道。

[35]丘墟:山陵。盤縈:盤繞曲折。

[36]勤諸侯遠戍:以各諸侯國的軍隊遠戍為勤。春秋時齊桓公率領諸侯聯軍攻打蔡國和楚國,先駐紮在陘地,又駐紮在召陵,逼迫楚國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37]侈申子之美城:以鄭國的申侯大修城池為侈。陳國大夫轅濤塗為了報複鄭國的申侯,故意勸申侯把城垣修得很美,卻又誣其想要叛變,使申侯被殺。

[38]稔濤塗:同“諗濤塗”,念濤塗。即上文所述轅濤塗。愎惡:剛愎可惡。夫人:那個人。以上事見《左傳》僖公四年、五年及七年。

[39]長阪:大坡。蔥山:山名,在今河南鞏縣。陘(yáoxínɡ):高峻的山坡,高聳的斷崖。

[40]撫體:安撫體恤。立洪高:樹立高尚的節操。

[41]回:盤旋而上。小阜寥:以土山和空曠之處為小。

[42]岡岑:小山巒。紆以連屬(zhú):紆曲而相連。(xiònɡ):深遠。杳冥:陰暗。

[43]乖邪:同乖斜。改變形狀。廓:空闊。崢嶸:深險貌。

[44](yú):柞木。樸:一種落葉灌木。榛(hù):兩種灌木。

[45]被浣濯:蒙受雨露之潤澤、洗濯。羅生:排列生長。

[46]同,即薔薇。(tǎn):一種蘆葦。台:同苔。

[47]太室:太室山,代指嵩山。

[48]洛(ruì):洛水與黃河彙合處。小水注入大水。

[49]劉定:劉定公,春秋時周朝的大夫。攸儀:所向往。

[50]伯禹:大禹。

[51]太康:傳為大禹之孫,因放縱田獵,長期不歸,以致失國。

[52]同“憫”,哀憐。五子之歌:太康荒淫,其弟五觀(即五子)在洛作歌以示警戒。

[53]修軌:長路。增舉:車馬加倍趕路。

[54]未央:未盡。

[55]汩(ɡǔ):本為水勢迅疾,引申為迅疾。飆:疾風。

[56](cǎo):愁慘之狀。厲涼:寒涼。

[57]鬱鬱:鬱結。

[58]漸:浸。唐:通塘,堤岸。

[59]劬瘁:勞累。

[60]虺(huītuí):疲極而病。玄黃:原指馬的毛色改變,此指累病。語出《詩經·周南·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