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補藥

文/淩仕江

一個小男孩在清明節的時候,收到一份珍貴的禮物,那便是姨媽給他的一把糖塊。那時候生活貧困,小男孩都三歲了,記憶裏卻很少出現糖的影子。小男孩當時感到特別意外,原來那些糖塊是剛剛供奉過菩薩的,小男孩興奮至極,立刻把第一塊糖塊放入嘴裏,啊……好香,好甜!緊接著是第二塊。姨媽告訴他,糖要放進嘴裏慢慢融化,不能嚼得太快。小男孩不以為然,心想手裏的糖還多著呢,於是便一顆接一顆地不斷地往嘴裏放……等到他剝開最後一塊糖的時候,忽然“哇”的一聲,他大哭起來,表情無比傷心。呆立了好一陣,他慢慢地用吃過後的糖紙心疼地將糖塊包裹起來,謹慎地藏進衣袋。

姨媽疑惑地望著他。

“這是我最後的一塊糖,吃完就沒有了,我不能再吃它了。”小男孩這麼回答姨媽。

很快,姨媽又從包裏抓出一把花花綠綠的糖塊,小男孩看見之後,一陣歡呼,然後丟掉手中的那顆,一個箭步投入了姨媽的懷抱。他又得到了那麼多的糖塊,並且很快將糖吃了個精光。當他再找姨媽要糖吃時,姨媽攤開兩手,搖搖頭表示無可奈何。不過,姨媽提醒了他去尋找丟掉的那顆糖。但是,那顆糖早已經被螞蟻瓜分了。

小男孩驚呆了,但他並沒有哭。

從此,他懂得並且學會了珍惜。每當有糖吃的時候,他首先會數一數手中有多少塊,然後從中提前為自己儲備一塊,再吃其餘的糖。這個習慣,一直伴著他走出糖罐子裏的天空。

當他慢慢品嚐到一些生活的苦澀時,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想起小時候的糖,那真是吃掉一塊,就長大一天啊。直到今天,他才猝然發現他把幸福吃完了,於是恍然大悟,原來大人們最不幸福的根本原因,是過早丟掉了一塊糖的幸福。

回頭及時地拾起,何嚐不是幸福的補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