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人生就是人際關係(3 / 3)

寬容的心,是生活中的陽光,是田野裏的雨露。帶給人的是心靈的交流,互相的容納,驅散了陰暗,帶來了光明。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感到輕鬆、自在、舒展。

有些人容不得人,別人無意間議論他,說他的缺點,就記恨在心。從此就好像結下仇了,處處為難。甚至議論者也不知道如何就得罪了他。別人隻是無意間議論了他,就把別人列入另冊,甚至看做敵人。這真是太不明智了。天下人做天下事,天下人議天下事。隻要生活在社會中,就不可能不被人議論。如果這樣對待議論你的人,要樹立多少“敵人”啊!成天都和“敵人”做最無聊最無價值的“戰爭”,那麼事業呢?什麼時候能成功呢?

一些人花費大量的精力不是用來幹事業,謀成功,而是與人鬥爭,與人“鬥氣”,把自己都輸出去了!事業、成功更是成了九霄雲外的東西了。

與人交往,一定要學會寬容。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與人交往,不要錙銖必較。人們之間的交往,沒有絕對的對等。既然是交往肯定存在著是是非非,尺長寸短,要什麼事情都算得清清楚楚,不差分毫,不僅不可能,而且連人情也丟了,友情也抵消了。

與人交往,要懂得原諒。生活不會風平浪靜,時時有矛盾,處處有矛盾。與人交往,無意間的失誤,不小心的過錯,都是難免的。要懂得理解別人,學會原諒別人。雞肚心腸,小眼薄皮,都是沒意義的。

與人交往,注意小節。其實,做人就在於細節上的功夫。這是發生在美國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對年老的夫妻,晚上去一家旅店登記住宿。不巧,旅店客滿了。旅店服務員看看窗外黑沉沉的夜空,對兩位老人道:“雖然我們旅店的客房滿了,但是,還有一間普通房子你們願意住嗎?”夫妻二人住進去後,看到雖然是小小的客房,卻收拾得整整齊齊,一塵不染。第二天才知道這間客房,原來是那個服務員的宿舍,特別感慨。原來,那對老年夫妻是美國希爾頓酒店的創建者。過了幾天,這位服務員收到來自紐約的來信,邀請他去希爾頓酒店當高管。就這麼一個簡單的細節,改變了服務員的命運,小節難道不重要嗎?

低調做人

有些人喜歡張揚,走到哪裏都好像隨身帶了個大喇叭,到處炫耀,恨不得滿世界的人都知道。好像別人不知道,他就過意不去似的。

人心忌滿,我們做事,千萬不要張揚。即使幫助別人,那也要當做分內事,不要掛在嘴上,寫在紙上。一方麵是對別人不尊重,另一方麵也有失厚道。有些事情你幫了,別人自然會記在心上,但是,你如果到處宣傳,反而讓人心生反感。甚至於由感激而生怨恨。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不就是幫了別人一點忙嘛,有必要到處宣揚嗎?何況,有的人幫人之後,就擺出來一副大恩人的架勢,好像是觀音菩薩,處處想讓人記住、感恩。這樣的人,最招人討厭。使被幫助的人視作負擔、好像被羞辱似的。

話說回來,有的人就吃虧在嘴上。本來他也不是那麼想的,也不會那麼做。但是,口無遮攔,給人的印象好像就是那麼想那麼做的。因此,幫了人,反而招人嫉恨,甚至以怨報德。古代筆記小說裏,記載了一個故事。有個秀才焦王君,喜歡讀書,不喜社交,窮困潦倒。一次,他去參加一年一度的當地文人聚會,縣官很欣賞他的才學,就向上司極力推薦他,這個秀才後來成了知府的幕僚。地位變了,講究自然就多了。回憶起從前窮困潦倒的情景,常常如同噩夢。正逢府衙裏同僚相聚,縣官洋洋得意,和秀才喝酒時,就向人們敘說當年幫助秀才的事情和秀才當年的慘狀。許多人聽後哈哈大笑,作為笑談。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秀才因為當眾被人揭了老底,心生憤懣,耿耿於懷,後來,竟然在知府麵前誣告,找了個案件,把縣官給送進了監獄。堂堂縣官,轉眼間淪為階下囚,他連氣帶恨,不久就病倒了。

滿招損,謙受益。成績麵前更要懂得謙虛,不可驕傲自滿。有了成績,好像就自己能行,別人一概不行。做事時講究多了,嗓門也高了,脾氣也大了。與他說話,感到拒人於千裏之外。求他幫忙,好像比小鬼都難纏。這樣的人常常遭人嫉恨。一點成績算什麼,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世界之大,比你強的人車載鬥量,不可計數。何況,誰也有失意的時候,等到你工作中有了失誤,正中下懷,那些被你小看、輕視的人也許會群起而攻之,使你下不了台,直至你潰不成軍。

要記住,無論何時,即使自己真的了不起,也不要頤指氣使,目中無人。那樣的話隻會使你陷於孤立,給事業造成不必要的障礙,給未來埋下預料不到的隱患。每個人不管能力高低,都有尊嚴,尊嚴受到傷害,就會不平則鳴。也許能力比不過你,鬥氣卻可以比你耐久;也許一時鬥不過你,但是,以後也要想法與你叫板。張飛作為劉備的大將,在戰場上所向無敵。可是,對於部下卻過於嚴苛,頤指氣使,甚至打罵。《三國演義》記載,張飛因為二哥關羽被孫權所殺很悲痛,常常喝醉酒鞭撻士卒,搞得人人自危。後來聽說劉備要起兵伐吳,張飛命令部將將張達、範疆三日內給全軍打造白盔白甲,張、範二人感到困難,求告張飛能否寬限幾日,張飛大怒不允,並揮舞鞭子將二人暴打一頓。事後,張、範二人害怕,兩人合謀,與其完不成任務被張飛處死,不如投奔東吳。於是趁夜裏張飛喝得酩酊大醉,醉臥在床,潛入張飛的營帳,將張飛殺了,並提著張飛的首級連夜投降了孫權。

如果在戰場上,幾十個張達、範疆都非張飛對手,可是,張飛的頤指氣使、打罵部下給自己帶來了潛在的隱患,不爆發是不爆發,一旦爆發就是致命的。可惜萬夫不敵的大將,沒有死於戰場卻死於部下之手。明代呂坤之言:“亡我者,我也;人不自亡,誰能亡自?”如此說來,殺死張飛的最凶惡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他的為人處世的方法。

與人交往,千萬不要對人驕橫、目中無人,這些都是無形中的箭鏃,是不確定的改變命運的因素,不知在什麼時候,或者在你得意時,或者在失意時,射向你,一招致命。

不可或缺性非常重要。要想不可或缺,就需要你不斷地把自己的信息、社會關係、善意傳達給盡可能多的人。

去想想你如何才能讓自己身邊的每個人都取得成功。

成為需要的人

在人際交往中,成為人們需要的人是很關鍵的。如果一無所長,對人們沒有用,是不會有太多朋友的。朋友都是意氣相投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人有什麼樣的朋友。

每個人的價值,在於社會和他人對於你的承認。如果一個人活在世上,他的存在與否,與別人沒有關係,沒有意義。那麼,他的人生還有價值嗎?

我們要懂得關心人,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有人遇到不高興的事情,主動地關心一下,幫助開導一番。也許你的開導,是一股暖流,滋潤了心靈,使漫天的煩惱一掃而空。有人遇到痛苦,真誠安慰一番,分擔一份痛苦。在精神上無異於雪中送炭。

對於別人的煩惱、憂愁漠不關心、不聞不問,這樣的人是不會受到歡迎的。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人,好像是影子一般漂浮在生活裏。獨來獨往,我行我素,好像不存在似的。

成為別人需要的人,是幸福和滿足。試想一下,你的來臨,人們笑臉相迎,歡欣鼓舞,如同帶來一股春風;你的離開,人們依依不舍,期待著重逢,這樣的人是多麼值得自豪。

如果遇到困難,肯定會有許多人幫助;如果需要人們,許多人會跟隨。這對於事業和工作是無形的財富和潛在的資源。

幫助人是需要能力的,僅僅有熱情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在方方麵麵鍛煉自己,充實自己,發揮自己的價值。你的能力強,可以幫助弱者;你的知識豐富,可以傳授知識;你的情商高,可以啟發人們的智慧。

如果光有熱情,卻缺少相應的能力,人們對於你的需要就值得打個問號。

成為別人需要的人,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靠能力來證明的。我們不僅要有心,而且要有力。隻有豐富知識,增進能力,這樣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才能有能力站出來,發揮作用。

那些無所事事或者一事無成的人、那些隻會紙上談兵的人,是不會成為人們需要的人。

熱心、熱情,喜歡幫助人,又具有一定的能力,在社會交往中肯定是會受到歡迎的,也會如魚得水的。

一個人人際交往的能力、人際交往的成功,對於事業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和事業也是相輔相成的。可以這樣說,成功的人際交往,將會帶來人生的成功。